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数字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

2019年10月28日09:00 |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小字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盘和林

图虫创意 图

近日,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表示,数字经济最终发展起来,需要供给侧全面数字化。他认为供给侧数字化是一个比需求侧数字化更任重道远的事情,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很大的挑战。

笔者认为,供给侧数字化道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本质上就是让数字经济贯穿产业链整个供需环节,这在当今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对于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数字化应贯通整个产业链

从本质上来说,产业链条的最终端是需求侧,而之后每一级的供给侧都将是上一级链条的需求侧。

比如,住宅的最终端是购房者,此时开发商就是供给者;而其作为房屋的建设者,又将成为钢材的需求者;同样钢材的供给者即钢铁企业又将成为煤炭、铁矿石的需求者。整体产业链条包含了一个个细小的供需环,他们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由此可以发现,目前所实现的需求侧数字化仅仅是联结了产业链条的最后一环,即最终产品与消费者的供需关系。我们借助互联网打造了一个电商时代,消费者需求庞大而多样与种类繁多的最终产品有效结合,巨大的交易额让世界震惊,但这还远远不够。

依然以住宅产业链为例,实现供给侧数字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购房实现网上交易、同城比价,更是要让开发商实现互联网采购钢材、根据钢材运达时间设定开发计划、线上预约建筑团队,以及让钢铁企业网上拍卖矿山,网购煤炭、铁矿石等。正如王兴所说,从餐桌到田间地头,数字化将会链接每一个细微的供需环,贯通整个产业链条。

从经济体系来看,原有的需求侧数字化是割裂的、单一市场的数字化,而只有结合了供给侧数字化才能实现将科技基因注入经济体的各个环节。为什么会出现局部产能过剩而需求不足和局部产能不足而需求过剩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我们过多关注于最终产品与市场的关系,而忽略了其与要素的关系。

当最初的原材料供给与最终的市场需求相脱节,就意味着每一环节的企业都没有达到最优的市场规模和产量,中间产品的价格也偏离了均衡状态下的价格。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企业处于供给过剩的产业,产品价格低于最优价格,企业缩减规模相比于其他企业只会减少利润,同时丢失市场份额,因而他们只会继续延续过量生产的现状。反之亦然,处在供给不足行业的企业为了保障收入也会延续限制产量的计划,由此所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供需失衡,距离均衡状态越来越远。

数字化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我们可以借用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的理念,来阐释供给侧数字化对于整合产业链、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从宏观上看,任何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结构变迁的过程,而结构变迁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要素禀赋。因此,如果仅仅实现需求侧的数字化,那么我们只完成了实现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任务,即市场的调节作用局限于最终产品领域,这就意味着与要素禀赋结构的脱钩,因而偏离要素供给所能达到的最终产品市场均衡是一个伪均衡,它同时存在局部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的问题。

我国的要素禀赋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国的产业结构、供给结构也要随之不断变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红利充分释放,劳动力充沛,资源成本低廉,催生了一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原材料加工业。如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储量下降,这就需要更多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来替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摆脱产业链低端的窘境。此时,如何将这些企业与有限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高效地匹配在一起,正是供给侧数字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真正的供给侧改革,不是政府说了算,更不是利益说了算,应当是需求市场和要素供给市场共同说了算,调结构也并不是政府在调,而是最初要素禀赋和最终产品需求共同作用来调整。

当实现了供给侧数字化,每个地区都将实现对每一项细节的要素禀赋监控,评估当地的要素禀赋结构,那么产业将根据该结构进行适时调整,并结合需求侧的数字化实现匹配,打通产业链,实现最底端的生产要素与最顶端的最终产品需求相连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

同样,我们将视线放在微观角度,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企业个体都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

通过供给侧数字化,工业企业可以迅速找到原材料供给更为低廉的地区,餐饮行业可以实现更广泛、更有效的菜品采购等。当然这不仅限于客观物质资源,人力资本、知识储备也将得到更好的匹配,劳动力充沛的地区将会匹配更多的劳动力密集行业,高校较多的地区将匹配更多的科技密集型产业。

从微观到宏观,企业实现了人力支出、原材料成本与生产经营再到产品需求的匹配,而地区整体实现了生产要素与产业结构再到市场需求的啮合,在此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的工具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这才是数字经济的精髓所在,也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层逻辑。

供给侧数字化是一片蓝海

需求侧的数字化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大佬,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繁荣。如今,供给侧的数字化将会让互联网融入整个生产体系,而不仅仅在商品市场发挥作用。

有人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在哪?笔者认为,互联网下半场的机会毫无疑问就是产业互联网。正如王兴所说,“说到产业互联网,我认为各行各业都大有可为,机会是大把的。”而供给侧数字化就是产业互联网,数字化链接供需环并贯通产业链。尤其是当顶端需求市场充分饱和之后,下沉互联网思维,深入到供给侧的每一个细微的供需环节,实现生产链条的环环相扣将大有可为,这是一片还未数字化的蓝海。

最后,深化供给侧改革,我们不能将产业结构演进都寄托于政策干预,再高明的政策安排面对时刻变化的要素结构都将落伍,而任何脱离要素本身的变迁都是低效率的。所以,只有通过数字化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之后再借助目前已经充分建立的需求侧数字化,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这才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即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增长质量。

(责编:史雅乔、刘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