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我国金融业取得五项历史性成就  易纲强调“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2019年09月25日09:05 | 来源:证券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我国金融业取得五项历史性成就 易纲强调“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主持人刘伟杰:9月24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回顾70年来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主要负责人分别介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关情况。

  “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金融业同样欣欣向荣,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十八大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道,“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将再创新的辉煌。”

  金融业取得五项历史性成就

  在具体成就上,易纲谈到五个方面。第一,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白手起家,迅速建立了一个稳定可信的法定货币制度。改革开放40年,金融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逐步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体系。

  从数据来看,我国金融业相关指标也站在世界前列。据易纲介绍,目前,我国有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0多家证券公司,230家保险公司。金融业总资产达3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为268万亿元,规模居全球第一。另外,债券、股票、保险市场也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外汇储备余额3.1万亿美元,多年来居全球第一。

  第二,基本建成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不断丰富,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理财投资、信息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了世界前列。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征信、评级体系基本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易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2019年8月末,普惠金融口径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6.7%,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近年来,央行通过“三支箭——银行贷款、市场发债、股权融资”,同时发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几家抬”合力,将央行、财政、监管、地方、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同时,在宏观政策上,央行还用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就业、创业和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

  第三,基本建立了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金融监管体系。“我们坚持以改革的方式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提升金融体系健康性。”易纲谈道,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坚决对大型商业银行实施市场化改革重组,有效处置了农村信用社风险,促进各类金融业态规范发展。目前银行业不良率为1.99%,资本充足率为14%,拨备覆盖率为180%。

  易纲表示,我国不断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和风险处置制度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监管体系,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金融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形成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统筹抓总,一行、两会、一局和地方分工负责的金融监管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积极成效,依法依规稳妥处置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使其整体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市场预期发生了积极变化。

  第四,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在新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金融调控始终努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易纲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央行不断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重点推动调控机制从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变。创新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注重逆周期调节。

  第五,基本确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竞争的对外开放体系。“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已经大幅放开,明年将全面放开股比限制。”易纲介绍称,目前外资银行在华机构有989家,外资证券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57家。

  同时,易纲表示,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1994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都有明显升值。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超过90%。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的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有了明显增强。近年来,中国扮演负责任角色,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取向

  近期欧洲央行重启了QE,美联储也开启了年内第二次降息,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都是趋于宽松的,考虑到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中国是否有必要跟进降息以及对货币经济取向进行调整?

  对此,易纲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所以我们决定货币政策也主要是‘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中国经济目前还是在合理区间,物价也处于比较温和区间,在转型升级中遇到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谈及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易纲表示,一方面要“稳当前”,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大体上相当、大体上匹配,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杠杆率稳定,使整个社会债务水平处于可持续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长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改革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应对下行压力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以货币政策为例,目前我国利率水平应当是一个适度的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也为今后的宏观政策调整留有充足的空间。”易纲表示,我国央行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

  易纲强调,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稳健的取向,要保持定力。客观分析来看,我国不管是在货币政策工具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上,还是在其他的方面,空间确实都是比较大。“应该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使得我国能够在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刘 琪)

(责编:张玫、章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