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央行:深入推进区域金融改革试点 加快向更大范围推广经验

2019年08月05日17:15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 (王仁宏)在今日上午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了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开放创新工作有关情况。

陈雨露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五大新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布局范围涵盖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工业化转型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内容涉及农村和小微等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以及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工作。总的来看,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全局共性的问题探索总结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坚持区域金融改革试验服务宏观政策大局,以金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区域金融改革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以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等为重点,统筹深入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更加注重对试点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凝练,将已经形成的可复制的经验加快向更大范围推广。同时,建立动态调整的区域金融改革工作机制,形成“有进有退”的良性工作机制。

坚持开放 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化

对于近年来绿色金融的发展,陈雨露介绍到绿色金融的发展近几年非常快速,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个热点。成效主要体现为“四个最”:

一是市场发展最快速。从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跃居世界首位以来,历年发行量和存量规模都居全球前列。绿色贷款余额连年增长,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接近10%。

二是政策框架最完善。包括我国政府出台的全球第一个绿色金融顶层制度,即2016年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及与此配套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评估认证、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具体政策,为绿色金融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区域试点最前沿。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地方实践,特别是在五省(区)试验区的发展,为全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积累了最前沿的实践经验。

四是全球推广最积极。2016年,我国首次把绿色金融纳入G20峰会议题,2017年作为发起国之一又成立了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等绿色金融合作平台,2018年中英又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为了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2017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区域试点。两年来试验区取得的阶段性成功经验简单来说主要有三点:一是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来调动绿色金融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二是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来满足不同绿色项目个性化的融资需求。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工作。

近年来人民银行正在持续牵头构建涵盖六大板块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按照“需求导向、急用先行”的原则,目前已经完成了一项国家标准、五项行业标准的草案稿,并且进入到立项流程,其他标准也正在按计划推进。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央行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和立项工作,结合各地实际,继续在五大试验区推动相关标准精准落地。与此同时,坚持开放理念,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标准的国际化。据介绍,今年我国出台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欧盟也制定了《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并且在向全球征求意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率先研究推动中欧绿色金融标准趋同。”

总结经验 逐渐扩大普惠金融的试点范围

对于普惠金融领域,陈雨露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消除贫困、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区域金融改革试点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抓手。但是如何实现它的商业可持续性,解决“企业的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的问题,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也是世界性的挑战。改革的焦点就是如何通过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模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国务院相继批准浙江台州、河南兰考作为普惠金融区域改革的试点。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金融科技或者数字金融技术,通过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增加可抵押、可质押的产品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融资可获得性。

陈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总结好台州、兰考试验区的经验,并且逐渐扩大普惠金融的试点范围,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真正地服务好宏观政策的大局。

“远近结合”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

关于金融如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与发展,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经济金融发展的领域。人民银行按照大湾区发展的规划纲要,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来探索实施相关金融改革、金融互联互通的相关措施。一方面要促进其适合市场内在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防范风险。

王信介绍,对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地区发展的改革实践,人民银行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满足粤港澳地区居民的需要。具体表现为:

一是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支付。二是方便香港居民在异地见证开立内地银行的结算账户,包括二类账户和三类账户。三是建立贸易融资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做试点。目前,贸易融资的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四是在深圳前海建立了人民币海外投资基金。五是在广东自贸区允许复制自由贸易账户。

王信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和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审慎评估相关金融产品的功能、适用程度,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便利居民交易和企业的融资等方面的活动,同时更好地防范风险。

积极稳妥 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

关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霍颖励表示,长期以来,人民银行高度关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工作。2013年,人民银行就在上海自贸区推出了一些先行先试的措施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包括在上海试点的全口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还有跨国企业集团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试点工作,目前都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已经在其他自贸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复制和推广。

霍颖励指出,最近几年,资本项目可兑换又有一个新的比较重大的发展,体现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我们有很多和香港的互联互通机制,像债券通、沪深港通等,这些都带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显著增加,加上股票、债券相继纳入了国际主流指数,都大大提升了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提升了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

据霍颖励介绍,到今年6月末,非居民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和债券已经达到3.7万亿元,和年初相比增长了25%,在去年已经有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得到进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今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推出了金融开放“11条”措施,其中包括对于外资准入的限制进一步放开,对外资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这些措施的推出会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水平的提升。

霍颖励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推动金融业以及金融市场开放,进一步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同时,开放要与宏观大局密切协调,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稳妥有序地推动。

促进民营、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关于如何推进区域金融改革,促进民营、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央行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主动对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缓解银行信贷供给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约束。通过降准、开展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运用多种工具提供流动性,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缓解利率约束。同时,以银行永续债为突破口缓解资本约束,开展银行票据互换操作支持永续债的发行,增加的信贷主要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二是精准发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引导作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适时调整宏观审慎评估政策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针对民营、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品的情况,人民银行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融资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

同时,邹澜也指出,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难点和痛点,要切实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还需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的匹配度。具体为:

一是发挥大型银行头雁效应,引导中小银行在竞争中积极拓展新客户,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竞争性。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开发出更加适合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

三是理顺适应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和市场环境。

四是通过贷款利率两轨并一轨,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更多金融资源转向小微企业和贷款实际利率下行。

邹澜表示:“随着竞争加剧,银行会想办法解决抵质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而形成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长效机制。” 

(责编:王仁宏、章斐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