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重庆农担公司146亿元贷款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金融“及时雨”播洒正能量

本报记者 崔 佳 蒋云龙
2018年08月05日08: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面对农业的产业特点,农企农户在发展和创业的道路上,无不期盼贷款能像“及时雨”,在需要的时候来到身边。

  然而在一些传统金融机构看来,农业经营主体在贷款时往往提供不了抵押物,市场前景有时也不明朗,因此要“谨慎对待”。在这种情况下,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成了令许多农企农户头疼的现实问题。

  症结何解?作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尝试下沉机构,创新产品、流程,目前已为1.2万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担保贷款。146亿元贷款涉及全市800多个农业乡镇,6400多个村(居),其中贫困区域占比50.2%,在破解融资难题、探索农业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做业务不“贴”银行“贴”乡村

  7月13日,重庆市南川区大有镇,烈日当空。

  顺着又弯又窄的砂石路,越野车晃晃悠悠爬上了半山腰。车子停稳,王睿赶紧跳下车,长出了一口气。作为重庆农担公司负责南川区业务的工作人员,她这次来大有镇,是因为有两户贷款到期,“有几个指标超出了续保标准化产品上限,所以要进行现场评审,确认能否续贷。”

  “王经理你看,一年前这里还是荒山,现在已经都种上了各种果树。” 王小勇是大有镇本地人,在外务工多年的他回来承包了这半边山坡,“现在样子基本有了。但是要挂果见回头钱,还要好几年。今年能不能再多贷一点?”

  听着王小勇的介绍,王睿将手里的表格填得满满当当,还不时举起手机给现场各个角度拍照片,最后还录了一段视频,让王小勇对着手机镜头介绍自己的产业规划。“专家评审会的时候,这些材料都不能少。”王睿说。

  和王小勇续贷的情况有所差别,如果是第一次申请贷款,农业经营者的项目一般要先经过当地农技畜牧站筛选推荐后,重庆农担公司的工作人员再前来现场评审。

  “镇乡农技畜牧站推荐,我们工作人员现场查看,专家评审过会,农户就可以凭着担保函向银行贷款了。”重庆农担公司董事长汤文志介绍,“100万元以下的贷款,都是纯信用无抵押。其中,10万元到50万元是主打产品,资金规模正适合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需。”

  作为担保公司,重庆农担公司没有简单地“守着银行拿项目”,而是积极尝试全面转型和改革。在他们搭建起的“10个区域性分公司+5个区县级分公司+33个区县农业部门联络站+N个乡镇代办点”架构中,位于市区的总公司几乎没有多少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人力都下沉到乡镇和农村去主动推广找客户。

  “今天这样的路不算差,比这差的也走过。汽车、摩托车和三轮车,都是我们常用的交通工具。”王睿说,贴近基层做业务,带来的是近几年重庆农担公司的业务量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

  “我去年贷了60万元,1.5%的担保费,后来市财政补贴返还了。贷款利息是6.5%,比其他渠道融资低得多。”王小勇说,今年通过重庆农担公司与银行的整体议价,贷款利率下调了,希望能多贷一些。

  按照重庆市规定,重庆农担公司第一年收取农业经营者1.5%的担保费,由市财政补贴退回。第二年收取1.6%的担保费,市财政补贴退回1.5%。

  在大有镇党委书记周超看来,自从有较为宽松的贷款条件以后,当地农业规模化生产开始加速,返乡创业者开始逐步回流。“以前常年全镇就1000来亩地做产业,现在已经将近有4000亩,很多人都不再观望了。”周超说。

  在促融资和防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农业信用贷款,几乎所有银行都有很多限制性“框框”,要么要求有公务员担保,要么要求多户互相担保。为何重庆农担公司敢相对大规模开展纯信用贷款担保?

  “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是我们肩负的使命。”汤文志说,“我们也要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重庆农担公司为农业信贷担保综合服务设立了三条底线,尽可能在促进农村融资发展和保障金融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首先是农字当头。我们的贷款只能供农业生产经营使用,不能用于看病就学修住房。”汤文志介绍,具体实践中,重庆农担公司探索出一套“3321” 调查评价方法。

  “第一个‘3’是项目资金中,业主自有资金要超过2/3;第二个‘3’是坚持3个‘本’,资金尽量提供给有行业技术本领的本地人,而且必须本人主导使用;‘2’是项目的经营机制要市场化、产品目标市场要外地化;‘1’是指必须对接查询征信系统,不为征信恶劣的项目实际控制人提供贷款。”汤文志说,有了这第一道防线,可以将大部分不靠谱的项目挡在门外。

  第二条底线,是重庆农担公司一直坚持独立风险评估。“怎么做?要尊重金融的特殊性,顺应农村金融规律,防范外部干预农业信贷关系;严格总部管理、严格风控流程。”汤文志说,所有项目的审批,都必须通过公司总部组织的评审会。

  第三条底线,是重庆农担公司与重庆市财政和29个区县共建的4.3亿元风险保证金。“我们和区县1∶1出资,主要是强化区县推荐项目的责任。如果是他们推荐的项目有问题,要追责,由保证金来托底。”重庆农担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两年半以来,地方推荐项目的合格率从60%上升到90%以上。2017年,重庆农担公司出具同意担保的信贷项目,为678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来资金31.19亿元,600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总值增加率达到了18%以上。

  创新服务要适应农业产业周期和规律

  粉条产业是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的优势产业,但一度因资金短缺难以扩大规模,重庆农担公司累计提供了6420万元担保贷款,为这里的农企农户解了燃眉之急,还整合行业内专家为河包镇量身定制了特色小镇实施规划,让“粉条之乡”展现出美好前景。

  重庆市城口县农户赵九一从种植马铃薯和红薯起步,到逐步涉足农产品加工业及电商销售,每个阶段的升级转型都得到重庆农担公司支持,如今他的农产品年销售额已达3000多万元。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重庆农担公司通过做好农业信贷担保综合服务,为农村带来“及时雨”,输送“正能量”,助推农村金融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贷款难,到融资担保贷款不再难;从缺乏信用意识,到维护信用并具备金融意识;从农业经营主体找补贴,到主动发展产业获得收入。

  “据估算,重庆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融资需求。但目前一个区县基本只有一个业务员,精力有限,拓展业务量有难度。”汤文志说,重庆农担公司专门推出乡村振兴特色贷。针对不同产业类型和模式,推出了肉牛贷、生猪贷、花椒贷、榨菜贷等20多个标准化信贷担保产品。业务员直接对标成型的表格,熟练的业务员一天可以入户调查10多个项目,效率大为提升。

  “目前很多农户的意见,都集中在融资慢上面。”汤文志说,“我们尽量减少流程,也推动银行精简流程,部分产品实现‘见保即贷’。我们也和部分银行实现了调查结果互认。但比照农企农户要求,还需要共同努力。”

  有一种说法,金融机构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农业经营主体真正需要资金时,往往贷不到款。汤文志认为:“应研究农业产业周期和规律,可以在经营主体遭遇困境时追加贷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目前我们依托信息化手段,在做智慧普惠农担,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5日 11 版)

(责编:赵爽、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