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商业健康险发展潜力无限 80、90后购买最积极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张文婷)商业健康保险保费虽呈连年增长趋势,但基数低、渗透率不理想,使得其在多层次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仍不显著。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为63.0,与2017年(60.6)相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发展处于基础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6年,商业健康保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1000.75亿元,在我国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为2%。目前市场上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数量不少,其中医疗险与疾病险产品数量占比达9成左右,但在国民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仍不明显。
据相关专家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处于基础水平体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虽然很高,但对保障的重视程度却相对偏弱;另一方面,国人保障意识不足,虽然购险意识相对较强但行动力不足。面对迅猛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无论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来看,商业健康保险都有巨大提升空间。
《报告》显示,居民健康风险意识强、但难以落实到行动实践上。在认为自身发生重大疾病风险大的受访者中,仍82.1%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47.8%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其中已购买的比例仅6.7%。
产品价格、可靠信息来源与产品复杂度制约了居民购买商业健康险。《报告》指出,产品价格高、缺乏可靠信息来源、产品复杂等因素,构成了居民购买健康险的主要决策障碍。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价格太高”、近三成认为“不知道选哪个产品”、近两成选择“看不懂产品介绍”。
80、90后买商业健康险最积极
《报告》显示,与60、70后群体相比, 80、90后群体虽然商业健康保险配置能力相对不足,但在健康与保障认知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商业健康保险的配置意愿相对更强。
从健康认知度来看,80后的健康认知度(68.1)高于其他年龄段。60后得分最低(60.2)。相较于60后主要依赖日常亲朋好友交流与电视、广播等传统渠道获取健康资讯,80后更倾向于借助移动互联媒介、医疗专业人士建议等渠道来获得更新更专业的健康讯息。
健康充足度来看,80后最佳,90后次之。调查显示,作为已成为家庭顶梁柱的80后,他们更关注家人健康,加之健康保障理念更为科学,因此具备相对其他年龄段群体来说更高的健康管理水平。
在保障认知度方面,80后也是拔得头筹。调查显示,一方面,由于80后身负工作生活双重压力,逐步认识到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多数80后逐步已组建起三口之家,家庭责任感将进一步强化其为自己和家人、子女配置商业健康保险的意识,因此80后人群的商业健康保险实践度最高。
此外,在保障规划度方面,80后配置的保障类型也较为丰富,计划配置的保险对象也较为多样。
父母为居民投保健康险首选 重大疾病保险成热销险种
《报告》显示,在自身与家庭成员配置商业健康保险的优先顺序方面,12.9的受访者选择首先为自己父母投保,其次为配偶父母投保。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商业健康保险实际购买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首次投保选择了本人做被保险人,而并非父母。原因在于当前市面上满足为中老年群体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仍相对比较有限。
调查发现,在产品偏好方面,受访者首选重大疾病保险。医疗险占比最高,占比54.7%;其次为疾病险,占比36%;护理险与失能险产品供需存在缺口。对于未来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投放计划,所有受调研的保险公司均计划提供重大疾病给付保障。
在对已购买商业健康险的人群进行调查时,四成以上的人群表示未遇到过理赔方面问题;而其他受访者反馈理赔流程繁琐、处理时效较长是现在理赔遇到的最大痛点。
税优健康险对“中产人群”影响最大
税优健康险是指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保险公司不得因被保险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证续保。
2015年,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布试点政策;2016年1月1日,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开始试点,同年3月4日,中国人保健康签出国内税优健康险第一单,标志着相关产品进入实质销售阶段。2017年7月1日,试点政策在全国推广实施。
数据显示,自2016年3月4日至今年4月底,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累计生效保单约22.1万件,实收保费6.34亿元;市场上共有41种税优健康险产品供老百姓选择。
《报告》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对购买决策的促进作用随着收入水平提升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高收入人群税优健康险的购买率也最高,主要集中在20-50万元的“中产人群”。
据了解,由于税收优惠的影响,目前税优健康险采取单位团体投保的方式较多,个人单独投保时,申请抵税等程序相对复杂,一些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人群处在观望状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