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央行论文提及负利率: 名义存款利率应破零下限

2018年04月04日10:11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4日电 (记者李海霞)3日,央行发布由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何晓贝撰写的题为《存款利率零下限与负利率传导机制》的工作论文。该论文指出,从长期来看,负利率很可能成为各国央行不得不使用的常规工具。足够强力的负利率政策可以有效稳定信贷供给,有利于抵御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多年以前,负利率仅被看做是经济学家的一种异想天开,而今天负利率政策已在全球屡见不鲜。

多国已执行负利率

当前全球已有瑞典、丹麦、瑞士、欧元区和日本等五家央行实施了负利率政策。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将采取-0.1%的利率,成为亚洲首个实施负利率的国家。

兴业研究在《探寻负利率系列报告》中指出,分经济体来看,瑞士和丹麦央行采用负利率主要是为了遏制资本流入从而防止本币的升值。而欧央行、瑞典央行与日本央行采用负利率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通胀水平。

“整体来看,大的经济体主要是为了对抗通缩问题,而小经济体更多是为了避免本币不断升值的压力。”兴业研究分析师何津津分析说。

然而,自从实施以来,关于负利率的争论就始终存在。尽管在经济学理论上利率为负并不反常,但现实中银行实施负利率面临一定壁垒。

负利率有哪些影响?

事实上,当某国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时,它对银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

经济学者认为,负利率压缩了银行净利差,造成银行盈利能力恶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负利率政策通常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支付负利率即征收利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成本;二是负利率环境中贷款利率大幅下降,降低了银行的收入。

从现实来看,兴业研究报告指出,负利率政策对信贷规模的刺激作用并不明显,除了瑞典之外,其余几个经济体的信贷规模均表现疲软。

传导机制通畅是关键

尽管现实情况显示,已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并没有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但央行上述论文依然指出,存款利率零下限严重阻碍了负利率的传导,这可能是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政策效果不够显著的重要原因。

存款利率可以顺畅通过零下限,成为了负利率作为新的货币工具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所在。

“如果银行能将负利率顺利传导至存款,名义存款利率应该下降到-2%。”央行论文指出,如果存款利率不能与政策利率一样下调到零以下,银行的净利差就会下降。这个结果与现实中实施负利率的表现一致。

具体而言,由于存款利率受到零下限的限制,剔除通胀的实际存款利率就明显上升,对银行的负债成本造成了沉重负担,压缩了银行的净利差和利润。

“日本和欧洲仅采取了较为温和的负利率政策,而非果断地采用更大力度的措施,部分安全资产例如高等级国债的收益率虽然转为负值,但存款利率、尤其是零售存款利率都维持在正区间,大大限制了负利率政策的效果。”上述论文如是说。

居民存款不会大规模变成现金

同时,论文也指出,目前,各国对存款利率突破零下限的主要担心是居民将存款转换为现金,以规避负利率的影响。

“存款大规模被转换为现金的可能性很小,这取决于存款负利率和持有现金成本的比较。持有现金成本取决于存储、运输、保险、交易等成本。”论文指出,根据桥水公司测算,目前欧元区和美国的现金存储成本分别为0.4%和1.6%,再加上运输成本、保险成本和交易成本,持有现金的总成本更高。而且,持有现金的保险成本和交易成本与持有现金的数量呈非线性关系,当持有现金的金额超出某一水平,保险成本和交易成本将急剧上升。

同时论文建议,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未来数字货币替代现金将从机制上解决居民提取现金对负利率政策的制约问题。“有力的负利率政策要求中央银行必然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以替代现金,并将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设为负值。”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