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信托违约掀小高潮 打破刚兑再受热议

程维妙
2018年02月14日08:25 | 来源:北京商报
小字号

  2018年开年,对信托业来说并不平静,不只有监管层接连下发的新规,信托公司违约也频频爆出。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已有至少6家公司的项目出现兑付危机,虽然危机背后原因不一,信托公司在项目中的责任也有待厘清,还有的项目在短暂逾期后已完成兑付。不过,密集爆发的违约事件仍给业内敲响警钟,刚兑问题也再次受到热议。

  至少6家公司传出兑付危机

  被传出踩到违约地雷或陷入兑付危机的公司数量已达到至少6家,最近一起发生在中信信托身上。2月6日有消息称,“中信·海航地产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二期”信托贷款本金以及信托收益或无法按期兑付,当晚海航方面予以否认,但2月7日又有知情人士透露违约可能性较高。

  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中信信托,对方不予置评。另有信托业内人士称,若产品违约,信托公司一般将严格按法律和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并采取司法追究等方式维护投资人权利。

  这只是近期曝出的信托违约事件中的一例。2018年以来,先后有中融信托云南国资项目,中江信托浙江同城项目,山西信托“信实55号”、“信达3号”,湖南信托神鹰123资管计划,以及英大信托融御信托计划曝出违约。其中,中融信托和中江信托的相关项目在短暂逾期后已完成兑付。

  与前期尽调不到位有关

  一连串的兑付风波还是引发了业界高度关注。谈及危机背后的原因,一位信托业分析师表示,其一,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关,现在强调的是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导致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增大,蕴含的信用风险加大;其二,跟监管趋严高度相关,最近出台不少监管政策,如55号文强调,信托资金不得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市场;使得融资方获取资本的成本提升,一定程度影响资金的流动性。

  “其三,跟部分信托公司的前期尽职调查不到位也有一定关系。”该人士说道,所以信托公司要加强主动管理业务的开展,加强前期尽职调查力度,严格把控风险,及时跟踪项目的最新进展。

  北方某信托公司研究员也表示,在严监管的背景下,融资需求正从表外回流表内,尤其是在非标业务被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融资需求的供求失衡将进一步加大。而融资缺口增大,或令部分企业的资金缺口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致使流动性风险上升。该研究员测算,2018年信托到期清算量大约在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提升了近7个百分点。如果按照现有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占比为12%估算,其他信托业务方面整体需要到期偿还的债务量约4.9万亿元,基本与债券市场的到期量相当。无论从债券市场还是从信托融资渠道看,2018年都是债务到期压力较大的年份,而且融资方资质并不高,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上升的可能。

  打破刚兑再受热议

  面对这一规模的到期清算量,刚兑问题也再次受到热议。对于信托业乃至我国整个资管行业,打破刚兑都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资管业务本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但在我国长期存在刚性兑付现象,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也加剧了道德风险。2017年11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新规,首次完整明确刚兑的定义和对刚兑的处罚,被业内视为打破刚兑进入实质性阶段。

  打破刚兑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目前刚兑已经成为国内市场的一个信用基础,机构可能在打破刚兑后,陷入存活难度上升的困境。短期内最大的难题就在于,谁来做第一个触发者?一位信托公司运营管理总部总经理近日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的环境下,如果信托公司出了一个风险项目,声誉将受损,可能后续新的业务或者管理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受限。“因此在初期,各家都会尽力化解这些事情和风险,提前预警、提前化解风险,尽量满足投资者对本金的需要。”

  还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或许只有业内龙头企业能抗住打破刚兑后的一系列冲击,比如后续业务开展遇阻、客户流失等。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和钟林楠进一步指出,刚兑被打破后,其所遭受的影响不仅在于自身产品吸引力下滑,渠道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更在于上游银行理财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信托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刚兑被打破后,缩量转型在所难免,但转向何方、如何转、还有多少资金能给信托,做银信合作等疑问将给后刚兑时代信托资金募集蒙上一层阴影。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