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违约频发 2018债市仍难平静

王晗
2018年01月25日08:42 | 来源:北京商报
小字号

受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影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强周期行业以及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企业债务风险加速暴露,2018年开局债券违约进入高发期。一周时间里,春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和集团”)、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东港集团”)以及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煤集团”)接连曝出债券违约风波。随着债券刚性兑付信仰破灭,债券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博弈也越发富有挑战性。

债市违约再添三起

近期债务违约现象集中爆发。1月15日,春和集团与其承销商国开证券就“15春和CP001”违约兑付一事对簿公堂拉开2018年债市违约大幕。据悉,“15春和CP001”债券违约发生于2016年5月。彼时,因行业整体下滑、海外投资亏损、银行收贷等原因,春和集团面临现金流枯竭,甚至即将有断裂的危险。春和集团公告表示,发行人已无法按期兑付到期的短融本息,其下属浙江船厂已进入破产重整且外部评级机构已将春和集团列为重大风险企业。

丹东港集团债券违约再度将债市违约风波推向高潮。应于今年1月13日付息和兑付本金的2015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5丹东港PPN001”因未能筹集足额偿付资金,构成实质违约。除此之外,丹东港集团还有3只债券将在一季度陆续到期,累计到期量为19亿元。

债市违约风波正逐渐蔓延至国有企业,1月18日,川煤集团公告称,受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煤价下跌、新发行债券困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川煤集团资金链紧张,该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5川煤炭PPN001”未能按期足额偿付,仅能支付利息。

开年债市违约的“烂摊子”早在市场预期中,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今年违约的债券看,多是此前已经发生多次违约的债券,若前面已经出现过违约,又没有得到解决的话,后面到期债券继续违约将是大概率事件,违约主要是企业本身经营存在问题,盈利和流动性均不足。

打破刚兑神话

债券市场发展的萌芽时期,谁承销谁负责的游戏规则成为国内债市的护身符,2014年3月,首只公募债券“11超日债”违约,打破了国内债券市场长期刚性兑付的神话,此后债市违约兑付渐成常态。

业内人士认为,违约事件并非洪水猛兽,其带来的优胜劣汰效应将推动市场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对于中国债市当前的情况来说,让违约顺应市场力量自然发生是正确的方向。

谈及债券违约带来的益处,公募基金从业人员蒋光祥认为,一方面是对于当前内外部信用评级工作的促进。过往国内企业违约样本太少,除垃圾债外,不同评级之间差异并不大。外部评级体系实际上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内部信用风险评估形同虚设,或者干脆“裸奔”,看名字下单。实质性违约的出现已经使得这一局面发生质变。二是在操作层面,债券违约改变了投资者对尾部风险巨大的“加杠杆、加久期、降资质”单一套利模式的依赖。过往那种对低评级、长久期债券风险认识的缺乏,在前所未有的“雷”声阵阵中,已经撞了南墙。

2018年挑战仍存

监管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承销商兜底现象难以为继,债市违约渐成常态,违约发行主体也越发多样化,然而逐渐趋于平缓的违约债券数量曲线却在今年初出现上扬,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债市违约高发期卷土重来?

赵卿认为,从债券偿付金额看,2015-2017年是信用债集中偿付期,2018年到期偿付规模没有之前高。但是2018年金融去杠杆环境下,债市流动性比较紧,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企业流动性可能续不上,融资也更艰难,不排除后续有更多的信用债违约兑付事件出现。

“2018年受到严监管、融资成本上升、债务到期量大、去杠杆背景下僵尸企业违约风险增大等因素影响,2018年信用风险将有进一步增大趋势,这对于金融机构将是不小的挑战,有可能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 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坦言。北京商报记者 王晗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