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只可转债破发 专家提醒三大风险
证监会日前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将可转债、可交换债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了信用申购,可转债“迎来春天”。11月份,可转债市场快速扩容。然而目前可转债频频破发,扬言“弃购”的投资者大大增多。记者就这一现象专访了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评级副总监俞春江。
《证券日报》: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12月13日,二级市场正在交易的30只可转债中,已有9只可转债跌破发行价。可转债从一开始受追捧到现在遭冷落,反映出了市场怎样的心态?
俞春江:今年上市公司密集发行可转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从政策方面来说,2017年2月份证监会收紧了定增融资的相关政策,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前次募集资金包括首发、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但对于发行可转债、优先股和创业板小额快速融资的,不受此期限限制。同时,证监会在9月份将可转债的打新规则由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降低了可转债打新门槛,刺激了可转债的发行。
第二,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债还具有延迟股权摊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债转股等优势,亦符合监管层降杠杆的要求。近期可转债市场出现大幅降温,接连出现破发,主要是由于近期股市和债市均较为低迷,出现连续调整,可转债打新风险进一步暴露,影响了需求端投资者参与热情。此外,从可转债供给来看,近期供给持续增加,价值出现分化,叠加股市行情低迷,可转债的二级市场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短期下跌使得市场诱发部分投资者恐慌心理。
《证券日报》:在这种情况下,可转债市场存在哪些风险?
俞春江:一是股价波动的风险。可转债的走势会随着基准股票价格发生波动,基准股价上涨通常会推动相应可转债价格上涨,同样投资者要承当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二是提前赎回风险。对于可转债来说,通常会设置有明确的回售、赎回条款,若触发相关赎回条款,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再投资风险。三是弃购风险。根据相关规则,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申购。
《证券日报》:未来如何进行规范?
俞春江:目前可转债发行与定增等再融资方式一样需要通过发审委审核,但与定增的审核政策趋紧倾向相比,可转债属于监管层鼓励的融资方式,发行条件相对宽松,因而今年以来可转债发行迅速扩容,一些新三板公司也开始密集发行可转债。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大股东大量减持套现行为,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可转债发行和定向增发的监管可能趋同,如规定锁定期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