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编

2017年11月27日04:5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牢牢把握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调结构、拓渠道、增供给、创产品、通信息,综合施策,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一、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引导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积极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和期限结构,保持适度流动性,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向符合一定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支小再贷款,对小微企业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创设扶贫再贷款,引导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拓展优化定向降准政策,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

  二、稳步加强基层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保障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围绕收益覆盖风险原则提高差异化定价能力,促进良性竞争增加金融供给。推动农村信用社以“花钱买机制”形式深化改革,保持县域法人地位基本稳定。推动民营银行常态化发展,探索商业银行支小支微新模式。推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业公平有序竞争,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三、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等工作,做好重点领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强化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管理,确保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支持金融机构以小微企业或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化产品。启动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宽涉农企业抵押担保物范围;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盘活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出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符合条件的就业创业重点群体和带动就业的小微企业,可享受贴息贷款支持。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增强金融机构外部激励。

  四、优化信用信息,改善小微企业基础融资环境。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银行对接。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效率。

  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抓好政策落实落地,继续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指导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加强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沟通协作,优化基层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增强服务意识,建立稳定紧密、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勠力发挥财税政策扶持作用,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更大实效

  财政部

  财政部持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创新政策工具,着力构建“广覆盖、多元化、分层次”的普惠金融财税政策扶持体系,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融资。

  一、坚持“保基本、可持续”,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综合运用贴息、奖补手段,着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对自主创业的就业重点群体、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部分给予奖励。开辟呆账核销“绿色通道”、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等,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减轻负担、让利于民”,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出台多项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直接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以及允许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赔偿准备税前扣除等多种手段,有效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涉农涉小业务经营成本。

  三、坚持“下沉重心、突出重点”,着力加强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机构和网点,按照年度贷款余额给予一定比例补贴。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设立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引导各地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推动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四、坚持“多样性、多渠道”,不断创新政策支持方式。成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效保障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的资本供给。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因地制宜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空间。

  下一步,财政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市场机制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统筹平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尽快落实增值税减免“扩面提标”政策,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三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加分、小微企业贷款呆账核销各项政策,巩固并提升政策支持效果。四是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运转,发挥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的引领作用,在重点环节、关键领域持续加力增效。

 

  全面提升银行业面向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

  银监会

  银监会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突出正向激励,凝聚外部合力,推动银行业不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水平。

  一、健全机构组织体系。指导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鼓励中小银行增设基层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批准筹建17家民营银行,设立1567家村镇银行,充实服务小微企业的力量。批准10家银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更好服务科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二、建设专业化服务机制。督促银行业以“信贷工厂”模式和评分卡精简改造贷款审批流程,以“大数法则”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为小微业务条线设置单独绩效考核指标,在内部管理核算、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推广技术和产品创新。鼓励银行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广信用贷款,实现全流程在线操作。研发“年审制”贷款和中长期融资产品,缓解续贷难。与电商、物流、支付平台等合作,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引入知识产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方式,推行“助保贷”等模式,丰富增信分险手段。

  四、做细差异化政策。支持银行发行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专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业务,盘活信贷资源。对小微企业贷款适用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和监管要求,明确不良容忍度。推广无还本续贷,支持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指导制定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

  五、强化监管督导考核。要求银行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从贷款增速、户数、获贷比例等维度明确监管目标。禁止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和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收取财务顾问费和咨询费。严肃查处违规收费等行为。

  银监会和银行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银监会系统要继续推进制度建设,狠抓督导落实。银行业要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降低业务门槛,延伸服务触角。大型银行要在年内全面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地方性法人银行要继续向基层聚焦,切实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证监会

  证监会着力优化资本形成机制,打造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直接融资链,为其提供多元化、差异化融资服务。

  一、扩大中小板、创业板包容性和覆盖面。修订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降低财务准入门槛。调整再融资政策,完善创业板再融资机制,推出适应中小企业的小额、快速融资机制。

  二、发展壮大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主要定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目前挂牌企业中小微企业占六成。允许挂牌企业的发行额度、时点、价格等由买卖双方自主决定,企业挂牌预期明、用时短、成本低。

  三、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统一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业务及监管规则,为中小微企业非公开发行证券、股票转让和发行可转债提供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可在本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符合条件的可到新三板挂牌融资。

  四、发展私募基金市场。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小微企业。明确创业投资基金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差异化监管安排;研究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按投资时间长短与上市后股票减持节奏挂钩机制。

  五、发挥债券和期货市场作用。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交易所债券发行制度,允许非公开发行,将发行主体拓展到小微企业。出台“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指导意见,支持设置转股条款。有序推出商品期货品种和期权品种,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六、运用资本市场机制服务“脱贫攻坚”。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中小微企业IPO、新三板挂牌、公司债券发行、并购重组,开辟绿色通道。

  证监会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要加大服务力度,对小微企业实行倾斜性的政策安排。各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要适应创新型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特点,积极开发适应性强的金融产品,增强专业服务能力。证券期货行业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培训,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保监会

  保监会立足行业实际,从融资增信、资金支持、风险保障三个方面入手,着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资质不足的问题,发挥保险增信优势,提高小微企业间接融资能力。制定相关监管办法,鼓励保险公司充分发挥保险对贷款的增信作用,探索以信用保证保险为载体、“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的合作经营模式,对优质小微企业购买信用保险进行保单融资给予支持,并引导保险公司将承保对象从大中型融资主体转向小微企业。

  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难题,发挥保险资金期限和成本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允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起设立保险私募基金,对接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支持保险公司探索支农支小融资模式创新,通过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对接农户、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针对小微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发挥保险风险保障优势,降低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出台相关指导意见,鼓励保险公司优化保险产品,为小微企业稳定运行提供风险保障,并稳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范围;推动优化承保理赔,降低小微企业运行成本;研究开展专利保险试点,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

  保监会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细化政策,完善措施,有效提升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质量和水平。保险行业要回归保险本源,下沉业务重心,深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优化承保理赔流程,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机制与模式,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保险服务。

 

  着力构建小微金融四个体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安徽省人民政府

  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小微金融四个体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水平。

  一、构建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便捷性。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全省83家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对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但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短期过桥资金。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重点打造“核心企业+平台+银行”全流程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推广“税融通”业务,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纳税信用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

  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体系,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进企业首发上市、再融资,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推动小微企业上市挂牌,实施上市挂牌奖补政策,推进本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构建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建立覆盖企业生命全周期、对接上市挂牌全过程的基金体系。

  三、构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普惠性。构建由143家担保机构组成的省、市、县三级政策性担保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首创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由担保机构、省级财政、合作银行、所在地本级财政按照4∶3∶2∶1比例分别承担风险补偿,将500万元以下业务全部纳入。明确市级机构小微企业担保户数比重不低于70%,县级不低于90%,担保费率不高于1.2%。

  四、构建金融政策保障体系,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性。出台激励措施,先后制定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2条、强化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行动方案20条等系列政策。实施小微金融财政奖补政策。强化政策督查考核,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安徽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湖北省人民政府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湖北省自2015年起,积极借鉴基层综治工作及平安建设经验,首创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一、完善机制,全面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战略。借助政府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将社区和乡村综治网格重新划分成若干金融网格,将银行业机构金融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于各个网格中,以此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和服务效率。充分发挥工商、税务、海关、财政、保险等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职能作用,激励银、证、保机构创新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形成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相互配合的服务网络格局。

  二、强化服务,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网格化水平。积极推广“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等新服务模式,建立“湖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络。推动金融机构与政府综治网信息对接,将金融服务模块嵌入网格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提档升级,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网格化作用。以提升县域金融供给为核心,以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为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大力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县域优质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进入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融资。整合工商、税务、财政等20个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建成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融资。

  湖北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让金融活水更多流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围绕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目标,着力构建多层次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有机融合。

  一、实施一个计划,即科技金融计划。加快建设国家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出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30条等措施。加大贷款贴息力度,大力发展科技保险,成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按本金损失的50%补偿银行对中小微企业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产生的坏账。组建专门从事政策性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集团,成立全国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

  二、打造一个中心,即风投创投中心。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成长型企业。在全国率先推进创业投资地方立法,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政策,推动规模2000亿元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落户。目前,深圳集聚了数万家VC/PE机构,管理资本约占全国的1/3。

  三、推进一个工程,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发挥深圳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对拟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上市挂牌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支持奖励。

  四、搭建一个平台,即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科技、工商、税务等70多个单位近200项涉企信息,整合43家金融机构的51项金融服务和近百种金融产品,整合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打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深圳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助推实体经济做优做强。

 

  深入推进小微金改,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政府

  台州市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作为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牢牢抓住信用建设这一主线,着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设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政府15个部门、1100多个细项,覆盖52万多家市场主体、7620多万条信用信息,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创新设立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担保费率控制在年0.75%以内,实行信保基金和贷款银行风险共担,缓解信用增进难问题。创新设立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平台,率先开通国家商标局与地方受理点的数据专线,理顺受理登记、价值评估等关键环节,缓解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

  二、充分尊重草根金融家首创精神,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尊重民营金融机构创造精神和自下而上自发的制度创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坚持定位小微群体,创新“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抵押品,电表、水表、海关报表)、“移动工作站”等小微信贷技术,运用互联网实现模型化、便利化,量身定制近300款个性化金融产品。

  三、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全市大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总行或省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试点行。突出小微金融服务重心下沉,全市共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301家、社区银行99家。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台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努力为国家深化小微金融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践行普惠,服务小微

  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方针,举全行之力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一、健全有效的体制机制。迅速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首创“信贷工厂”流水线作业模式,实现普惠金融事业部经营管理与“信贷工厂”流程操作“双配套”。针对普惠金融业务建立经营、管理、风控协同有力的推进机制,通过单列信贷计划、专项考核激励、差异化信贷政策等,加快经营机制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推广有智的金融科技应用。通过收集和积累交易支付、融资结算、资信风险评估等海量数据,并与政府相关数据平台对接,推动涵盖集信、授信、用信、增信、诚信的信息生态建设。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发评分卡模型,通过分析履约能力、信用状况、交易信息等,测算贷款额度并给予授信,让数据资产真正转化为智慧化的融资服务。

  三、拓展有为的产品模式创新。建立动态、持续的产品创新机制,形成包括30余项基础产品、近400项区域特色产品的信贷产品体系。将银行服务和政府经济职能充分结合,以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作为风险缓释方式,首创“助保贷”。首家与税务总局合作,搭建银税平台,借助纳税信息实现“以税授信、以税促信”。首家推出“小微快贷”,从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到支用,全流程网络化、自助化操作,7×24小时随借随还,循环使用。

  四、构建有力的服务网络覆盖。发挥近15000个网点的机构优势及相关资源优势,将营业网点打造为集小微企业客户营销、产品推荐、业务办理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在银行网点尚未覆盖的县域,推出“裕农通”服务,通过“移动金融+村级供销服务社”,为农村小微企业和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发扬工匠精神,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谱写普惠金融服务时代新篇章。

 

  构建“三位一体”保险服务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

  人保集团积极运用保险机制探索构建信用增级、资金融通、风险保障“三位一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链,有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以信用增级引导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投放。在浙江宁波等地探索“政府+保险+银行”的小额信贷风险共担模式,保险公司承担贷款风险的70%,政府专项资金对保险赔款超过总保费150%以上部分给予支持,有效带动信贷资源流向小微企业。在此基础上,在河北阜平、广东佛山等地因地制宜推广复制,促进了当地小微企业和富民产业发展。

  二、以“普惠金融、支农支小”新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新的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创新保险机制和产品,向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和投保农户提供无抵押、少担保的融资;利用人保集团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络和专业团队,开展客户受理、尽职调查、项目评审等融资全流程工作,降低融资成本。2017年,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6.7万户,平均单笔融资规模5.8万元,客户融资利率一般在6.5%以内。

  三、以风险保障稳定再生产循环,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立全国首家科技保险支公司,设立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开发一站式风险解决方案。近3年来共为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额8万多亿元,赔付金额超过230亿元,有效增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

  人保集团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注主业、下沉重心,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断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7日 10 版)
(责编:冯粒、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