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现金贷,警惕千里之堤的“蚁穴”

陶凤
2017年11月01日08:10 | 来源:北京商报
小字号

  趣店赴美上市,把现金贷的狂欢推到了风口浪尖。各路资本和企业被流量快速变现所吸引,涌入现金贷已呈泛滥之势。“趣店”们的火爆,牵出了一个危险的问号,高歌猛进的现金贷会是 “中国式次贷危机”吗?

  “借款3万元,4个月后还款5万元。”电梯间、视频网站、QQ群、各类论坛,现金贷的广告随处可见。2015年末以来,消费金融大热,尤其是现金贷、校园贷、线上消费分期业务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无牌照滥放贷款、动辄500%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不断曝出。

  银行是推行消费贷的龙头,随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涌入消费金融领域。相比银行的大额贷款,淘宝、京东、微信钱包等平台推出的“花呗”、“借呗”、“白条”、“微粒贷”等消费金融类产品更符合人们对于这类产品的想象:小额、便利、改变消费习惯。

  引来如此众多的竞争者,消费金融的诱人之处在于背后的暴利。这场暴力游戏终端是近乎嗜血的商业逻辑:高利息、强催收,借款人多头借贷,以贷还贷。商业模式“原罪太重”,一些创业者坚决不碰现金贷;而另一边,一些投资者却趋之若鹜,纷纷转型现金贷,生怕错过了一波造福神话。

  有调查显示,近40%的现金贷用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主要为20-30岁、相对低学历的年轻群体,小额资金除了用于消费外,还用于资金周转等急用场景。现金贷的这些潜在用户很有可能一不小心成为待宰的“羔羊”。

  “解燃眉之急”,贷款者可能付出“高利贷”的代价。高利贷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对于广大低收入群体来说,在特定的时候,对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相较门槛较高的传统筹资渠道,现金贷快速、便捷的特征给予它们一个新的空间和舞台,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符合国家倡导的普惠金融的设计初衷。

  但现金贷暴露出的问题开始超越它的时效性与便捷性。在监管盲区,一些平台有意淡化利率高低,对信息的披露并不到位,也没有实现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相反这些金融机构放大了人性的弱点,在关键信息上甚至刻意曲解和误导,借款人在不了解复杂的条款和实际利息多少的情况下,卷入一场可能输掉身家性命的危险游戏。

  被刻意淡化的往往是服务费和逾期费,而这部分收入之于平台则异常惊人。有媒体报道,现金贷在国内的平均年利率为158%,最高的利率甚至高达598%。如此高的利率收益远远超过了政策红线。

  踏过监管围栏,现金贷更像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高利贷,超高逾期费涉嫌违规,平台们打着擦边球,监管部门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紧随趣店步伐,和信贷、拍拍贷、融360旗下简普科技也纷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在这样的敏感时期,行业内主要企业均保持着缄默,现金贷未来走向何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