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炒股

黄志龙 付一夫
2017年10月16日08:05 |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小字号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行为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出乎许多经济学家的意料。

  其实,探究其学术贡献和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塞勒获奖可谓实至名归。因为他的贡献,“在个人决策的心理分析和经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的实证结果和理论见解可以很好地指导人们的投资决策和消费行为,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房产,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1980年,塞勒第一个提出了心理账户的理论。所谓心理账户,说白了就是“人人心里都有几本账”,即:人们不仅有对物品分门别类的习惯,对于钱和资产,也会在心里构建很多个分门别类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举个例子,某人拥有十只不同的股票,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他关注的应该是这十只股票所构成的这个组合的整体涨跌。但在现实中,这个人除了关注整体的涨跌外,还会关心每只股票的涨跌状况。当某些股票跌得很惨时,他很可能不愿意选择“割肉”去把资金放到业绩更好的股票上,相反地,他宁愿继续持有该只股票,期待着它回本。

  心理账户同样对传统经济学理论造成了冲击。例如传统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是“不应当影响接下来所做决策的成本”,但是鉴于心理账户的存在,沉没成本反而会严重左右下一步的行为。

  在投资领域,塞勒在行为金融学领域曾提出著名的“输者赢者效应”。

  根据弱势有效市场假说,一个投资者无法利用过去的价格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纯粹服从随机游走,但“输者赢者效应”表明,投资者对过去的输者组合过分悲观,对过去的赢者组合过分乐观,导致股价偏离其基本价值,待一段时间之后市场自动修正,前期的输者将赢得正的超额收益,前期赢者的超额收益则为负。

  据此,塞勒等人提出了预测股票收益的新方法:采用反转策略买进过去3-5年内的输者组合,卖出赢者组合,这一策略可以使投资者在未来3-5年内获得超额收益。事实证明,这一思路值得投资者参考。

  在生活领域,塞勒学术贡献的现实意义可以用两个生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第一,“止损”和沉没成本。在塞勒眼中,消费者都会受到现实生活中的“非理性”影响。例如,某人事先买好了球票,但不巧遇到刮风或下雨等恶劣天气。此时,他更可能放弃,选择在家看电视,如果顶着大雨去看球,将产生更大的损失。

  按照这种逻辑,北京汽车限号可能会成为一个不经济的办法。限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似乎限制力越强,交通就会越通畅。然而,如果市民私家车被允许上路的时间减少了,其中肯定有不少人出于“止损”的目的,要么愿意在允许上路的时间内增加出车,要么会再去买另一辆车。如此一来,反而会出现更多的车在马路上拥堵,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道路境况并未出现明显改善。

  第二,不同心理账户决定不同的消费行为。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好几个心理账户,每个账户上都有不同的存款,到底如何使用这些存款,不仅是理性的货币支出行为,更要看具体的心理作用和消费行为。

  例如,某人拥有20万元的股票投资组合,如果因为投资而增值了2万元,他往往不会立即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但如果这2万元收入来自买彩票、公司奖金或赌博收益,那他可能立马会买一部崭新的iPhone8。

  可见,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大家的消费行为是不同的,尽管投资所得的2万元和中彩票所得的2万元购买力无异,但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不胜枚举:对某些人来说,在娱乐消费时很大方,但让他花钱听教授讲一堂经济课却觉得心疼。同样是200万元,有些人是奋斗得来的,有些人是中彩票得来的,他们的消费行为和人生轨迹也会截然不同。

  (作者系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