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道口人的巴马初探:农村金融的起点与未来

2017年09月15日07:51 | 来源:央广网
小字号

央广网北京9月14日消息(记者 杨曦)金秋九月,北方的天气已渐转凉,广西的土地却依然火热。十三名来自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师生前赴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区,以“普惠金融”为核心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当地的多个乡镇、金融机构、企业、生产合作社,对巴马发展的现状,尤其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以及金融反哺实业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考察。

普惠金融:扎根西南大地的希望之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的概念,旨在“建立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那些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地区、城乡贫困群体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决定》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指明了方向。

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扶贫。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仍不健全,农村地区和部分基层金融服务仍供给不足。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用政府的“有形的手”去引导市场“无形的手”,从而撬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结合中央下达的2020年脱贫任务,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方面有着独特的思维,在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巴马县领导班子还结合当地实际,开创了一套新的体系。这也是清华大学组织人员前往巴马的根本动力。

农村金融的起点:脱胎经济,服务产业

贫穷是巴马最大的客观实际。2016年巴马的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均位列广西倒数后十名,当地政府就脱贫制定了围绕产业、就业、基础设施、易地搬迁和集体经济五个方面的年度计划。五者之中,产业发展是脱贫的长期保障,产业发展可以带动群众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易地搬迁创造经济基础,进而决定集体经济的收入。

从根本上看,巴马产业政策和扶贫政策的落实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完善的金融系统既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产业提供贷款上的便利,又有利于提高群众对产业建设的参与和支持。巴马一方面通过设立国有投资平台,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实现贷款的有效配置和群众收入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完善的金融体系丰富了实体产业的融资渠道,发展起来的行业龙头及基础设施红利有助于全方位地改善投资回报,这种回报通过普惠金融体系和村集体经济体系又可以覆盖到基层群众。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社会治理。

金融发展拓宽融资渠道。融资渠道方面,巴马县政府及各金融机构通力合作开发并提供了包括股权和债权在内的丰富融资方式。但现阶段巴马的各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未来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大部分机构企业向当地提供贷款和进行投资的意愿较低,因此在这一阶段,政府的引导成为了金融经济发展的重点,具体通过农业发展银行与巴马投资集团两个途径发挥作用。

首先是农业发展银行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巴马当地农发行的业务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粮食储备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棚户区改造贷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截至2017年7月,巴马农发行贷款余额为4.3亿,其中基础建设项目贷款余额为4.17亿元,剩余为粮食储备贷款。

其次是巴马投资集团对当地产业发展及脱贫工作的拉动作用。理论上来讲,城投公司在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016年下半年开始,集团公司旗下5个子公司已经开始发展相关业务。主要模式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农业产业,带动了巴马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进行,目前已投资了当地的土鸡、香猪和食用菌等养殖种植产业。

实业发展改善投资回报。通过政府出面提供融资便利和运营扶持,当地龙头企业获得重要的发展机会。一方面,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当地个体经济和村集体经济也将享受宝贵的产业红利。另一方面,个体及村集体经济的加入也有利于扩大龙头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当地企业发展升级。

调研组探访了巴马著名企业“小巴原种香猪”,其通过规模化养殖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公司已与近千户贫困户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母种猪并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在母猪成功繁殖之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猪崽。依此模式,“小巴”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至少6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至少1万元。而另一方面,小巴香猪20万头年产能当中的七成都来自于农户散养的香猪,个体和集体经济能够为企业奠定规模化销售的基础,有利于打造“巴马香猪”品牌从而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

发展成果惠及大众。在巴马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巴马农村地区短期内面临着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长期内也需要回答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已经起到、而且未来也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期内,扶贫贷款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而集体经济的发展又大大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农村治理等工作的进程;长期来看,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构建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模式和现代化的农村治理方式有着深远意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农户乃至乡镇企业可以源源不断获取外部融资,扩张生产能力的关键,而“信用村”概念的提出,更进一步通过联保这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农户的契约精神,将农村纳入到现代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社会治理状况。

彼岸之风:行政化需向市场化跃进

除了对巴马发展道路的领悟与总结,调研组在实际考察中的过程中对现阶段尚存问题的思考也为未来巴马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

首先,合作社经营方面,针对调研中部分合作社反映对于反馈给扶贫小额贷款的年收益率8%过高,可能出现无力偿付的的问题,调研组认为应首先积极做大集体经济的规模,以减少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从而增加收益率;其次,要合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实现规模化运营。期望能以此缓解短期内的偿付现金压力,并减少要求8%回报率的资产占比。第三,政府可以尝试对合作社进行贷款,使其能调整自己的偿付利率结构,以增强合作社对长期收益类项目的投资意识。

其次,从长远角度来看,在3年的贫困小额贷款期限结束后,如何继续保障贫困户能持续脱贫,有自己的稳定收入来源,是一个新的课题。而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实现从“行政扶贫”到“市场扶贫”的跃升。因此,积极进行信用体系的建设十分关键。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的商业征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普惠金融对象的支持还十分有限。但构建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征信服务长效机制是确保其获得金融支持的保障,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积极引入产业资本,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合作社或巴马投资集团与其对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扩大自身的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比如,养鸡的合作社与当地旅游公司对接,为景区餐厅提供鸡肉,这会使得合作社扩大规模,招募更多村民做工,并能提供稳定薪酬;最重要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这3年,以合作社等集体经济模式为推手,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可以以此谋生。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