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金融乱象,斩草还须除根(金海观潮)
■金融风险不是一天形成,治理乱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金融业务跨市场、跨行业,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化解风险也要层层剥离,破圈解链
■整治金融乱象不单要防止新生“病症”,更要在经济去杠杆过程中继续拆除、分解原来的高杠杆,祛除“病根”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金融乱象”一词近来频频出现,银监会在传达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也提出,要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有计划、分步骤,深入整治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市场乱象。
就拿同业业务来说,原本是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相当于整体金融市场的资金“调拨器”,用来调节银行间的资金余缺。但这几年,同业业务开始“异化”变味,成为银行“倒资金”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有些小银行并没有多余资金,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向大银行融入低价资金,再用这笔钱购买其他银行发行的同业理财,资金过一道手,就能赚取两头的差价;有些银行陈仓暗度,通过券商、基金、保险等通道机构,将资金投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信贷受限的行业;还有一些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汇集资金,再把这些资金加杠杆,辗转投入债券市场或是股市……产品层层嵌套,风险相互交织,资金每倒手一次就加一道杠杆、要求一份回报,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随之抬升,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埋下风险隐患。
整治金融乱象,就是要严查这些游离于监管之外、变向加杠杆的银行业务。人民银行从去年9月起开展同业账户专项检查,今年一系列监管政策也是直指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金融业务,破除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市场症结,并已取得一定成效。数据显示,5月份,反映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相关数据下降了7000多亿元,6月份又出现2000多亿元下滑,同业资产开始收缩。
整治金融乱象,并非要将相关业务“一棒子打死”,而是要还原其本来面目,为实体经济做好服务。此前有不少人质疑,难道同业业务就真的成了“万恶之源”,要全部停止吗?实际上,市场已经做出了回答。经过快速收缩后,市场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同业业务总体规模下降的同时,一些低杠杆率、低风险的同业业务开始回归,市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功能。整治并非压制,而是正本清源,分类处置,区别对待,既要消除这几年形成的顽疾,也要给市场健康发展的空间。
金融风险的源头在于高杠杆。虽然一些金融业务的正常市场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但乱象并未根除,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较2016年末上升了3.3个百分点,杠杆率的上升映射到银行业,就是信贷的增长。然而这一趋势有可能转向。未来一段时间,国企降杠杆将成为重中之重,同时还将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此相应的金融业杠杆也需支持配合,整治金融乱象不单要防止新生“病症”,更要在经济去杠杆过程中继续拆除、分解原来的高杠杆,祛除“病根”。
当然,金融风险并不是一天形成的,治理乱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业务跨市场、跨行业,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化解风险也要层层剥离,破圈解链,否则在给市场纠偏时,还会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金融系统是一个高效运行的有机体,就好比人治病时要考虑机体承受力,借助人体自身的恢复自愈力,整治金融乱象也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在保持市场稳健运行的前提下,有效去除风险隐患。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1日 1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