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包商村镇银行十年成长记:手机银行助力普惠金融

2017年08月08日09:55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自2006年下半年银监会决定首批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个省(区)试点设立村镇银行以来,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重要力量。

截止2016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10年来村镇银行从无到有,从“夹缝求生”到遍地开花,从“金融新军”到发展成为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的一支主力军。作为我国县域新型金融的探路者,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发起行的培育下,村镇银行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早在2006年包商银行就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重大战略,发起设立的30家村镇银行中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就有23家,占机构总数的79%,其中,2017年4月28日成立的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是全国第一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区设立的村镇银行,2008年10月22日成立的广元包商村镇银行是5.12汶川大地震及第一家在川北地区设立的村镇银行,2009年4月10日成立的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是全国首家进驻少数民族自治旗的村镇银行,仅这3个“第一”足以体现包商银行在设立村镇银行方面“甘心做好草根,真心服务农村”的博大胸怀,足以说明包商村镇银行支持精准扶贫的态度和决心。

十年肩负金融扶贫和金融普惠的社会责任

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为核心战略定位

“服务三农,服务中小”既是时代赋予村镇银行的历史使命,也是村镇银行发挥自身比较性优势和错位竞争的必然选择。从我国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广大县域及农村地区仍然是金融服务不充分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则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包商银行落实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的战略规划中,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不忘因“农”而生,以“农”为本的初衷,努力提升“三农和中小”服务水平,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寻找差异化发展机遇。

10年来各机构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地域特点和金融需求,在网点布局上做文章,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10年来包商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始终坚守市场定位,以“服务中小,服务三农”为机构经营宗旨,根据三农和小微客户资金需求“小、频、急”的特点,不断开发推出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金融产品。

十年 金融扶贫责任担当 风雨无阻 一路前行

金融扶贫获国务院扶贫办部门高度认可

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满足当地老百姓基础金融需求的同时,村镇银行十年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普遍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伴之而来的吸存难、结算渠道窄、社会认知度不高、流动性不足和不稳定已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最大难题,做为金融行业的新生事物在经营管理村镇银行方面无经验可循,无论是监管政策要求,还是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虽然只能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但做普惠金融,做金融扶贫的责任担当却从未停步,始终把回馈社会,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摆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2012年包商银行开始承担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高度肯定。目前承担对两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自治旗进行定点扶贫,重点实施包商银行“精准扶贫马上帮”项目。

十年倾力支持,十年载誉前行

村镇银行全面提升IT科技服务水平

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较小,信息科技力量薄弱,不具备单独建设综合业务系统的条件,包商银行主动承担起村镇银行IT系统建设职责。2011年包商银行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确定了村镇银行信息科技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是:独立建设,数据集中,支持多法人模式。 

(责编:李栋、赵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