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周世平:欺骗做不了互联网 诚信可以

黄盛 李威
2017年06月22日16: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
小字号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左)在人民网视频演播室接受专访。

视频专访:周世平的"另类"创业路,从负债股民到红岭掌门

  12年前,深圳,十一黄金周。

  在260多万旅行者的洪流当中,一个青年的身影格外孤独。在欢腾火热的节日气氛里,他的心头一片冰冷。

  揣着刚借来的几百块钱,背着几百万元的债务,带着对炒股失利的迷惘,怀着对官司败北的愤慨,来自南通农村的周世平,来到了改革开放的“世界之窗”,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当初送他离开家乡的亲友们不会想到,甚至连老周自己也没有想到,12年后,他会成为交易量超过2000亿元的红岭创投的“船长”,成为门槛极高的中国互联网金融江湖中的一方豪杰。

  “我的投资者都叫我老周,你们也可以叫我老周”,素色的衬衣,布料的裤子,平实的话语,憨厚的笑容,做客人民网演播室接受人民创投采访的周世平,用一口南通腔的普通话,和我们拉着家常。在三四个小时的交流中,他提到最多的,是“要诚信,要担当,要对得起投资者”。

  如今,规范过程中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和重构,这位高中毕业、生活节俭、性格朴实的红岭掌门人,正面临人生中的又一个“十字路口”。

  “尽快还上钱,对得起曾经信任我的亲友,是南下深圳时的人生目标”

  时光回溯到1989年,高中毕业的周世平在家乡南通的一家工厂打工,由于收入微薄,上班之余还尝试做点水产生意,每次运送100多公里,只为挣一点差价。

  1990年,改变周世平命运的大事件发生了。深圳、上海先后成立证券交易所并开张营业,普通百姓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资本交易的闸门瞬间打开了。

  “股票一赚钱,心就有点慌,不知到底该了结还是该加仓。蒙上一匹大黑马,那叫一个爽,一天一个涨停板,感觉倍儿膨胀……”曾经一首名叫《股民老张》的都市俚谣,十分贴切地描绘了那个股市和股民都还在“初级阶段”的热闹场景。

  看着别人低买高卖、日进斗金,经济不宽裕的周世平再也按耐不住,拿出积攒的8000多元毅然决然杀入股市。然而不巧的是,他刚进去便遇到一头“大熊”,到第二年账户余额只剩下了300多元。

  尽管一败涂地,但周世平并不灰心,他感觉自己对炒股越来越有心得。不久后,他觉得一波上涨行情即将到来,于是又拿出了自己的积蓄,合计4万多元再次杀入股市。这次他把握住了行情,并且越打越顺。到1996年的时候,他账户里的股票和现金已价值60多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接下来等待周世平的是一系列厄运。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让中国股市备受冲击,老周前后投入的300多万元几乎“全军覆没”。“当时亲戚朋友好多翻脸的,一下子欠了几百万,只能承诺人家分几年来还。”面临巨大的负债,妻子又在此时提出离婚,带着女儿离开了他。一位跟着他炒股的72岁老人还将他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他最终输掉了这场官司。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周世平至今回想起来依旧感慨万千。尽管身心备受煎熬,却也让他更加深刻地去思索和认识股市和股民:很多普通股民承担不了大起大落带来的风险,并不适合在股市投资。但“这些股民不去股市,又能去哪里呢?”尽管这个问题让当时背负巨额债务的老周来不及参透,却在日后成就了他的人生反转。

  “尽快还上钱,对得起曾经信任我的亲友,是南下深圳时的人生目标”,2005年,几番踌躇之后,近乎山穷水尽的老周决定南下寻找翻身机会,“当时钱不够,火车票只能买到赣州,在赣州找到一个曾一起炒过股的朋友,借了钱才到了深圳。”这趟连火车票都要借钱买的行程,改变了周世平的命运。

  2005年年中,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后,中国股市出现巨大反转,显现出高歌猛进的势头。这令嗅觉敏锐的周世平强烈感受到摆脱厄运的机会已经降临,早已债台高筑的他大胆地再次筹钱投入股市。随着持续近两年的大牛行情的出现,到2007年,周世平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自己还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若仅仅是因为“傻子也能赚钱”的大牛市,并不足以让周世平在短短10年间从普通散户华丽转身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巨头的掌门人。促成这一人生蜕变的,其实正是那个还没来得及参透的疑问——投资意愿高而风险承受低的股民应该去向哪里?

  深圳的确无愧于鹏城之称,自改革开放以来,白手起家、鹏程万里的人生戏码,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断上演。身处其中,周世平似乎更能获取解决问题的灵感。

  当时,不少和周世平一样在牛市中赚足了钱的股民又有了新的投资需求,但其中很多人依然对风险高度敏感,希望稳赚不赔。“如果能建立一个迎合这种投资心理的平台,这就是一个机会。”那个疑问的答案似乎又清晰了一些。

  或许是因为有深厚民间借贷传统的江浙人独有的灵性,看到当时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十分巧合”的诞生,周世平如醍醐灌顶: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借贷交易中,企业可以拿到低成本的资金,投资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他强烈感受到互联网金融正在召唤他!

  2008年,周世平与几名兼职技术人员一起开始筹备金融借贷服务网站。经过七八个月的研发,一家名为红岭创投的借贷服务网站正式上线,创立第一年就实现了800多万的交易量。

  “一亿的坏账,我们自己扛,为我们自己曾经的失误买单”

  在红岭创投网站的论坛中,一个名为sz088的ID长期十分活跃,干着类似客服的工作,一言一行广受关注,论坛其他成员在与之交流时大都以“老周”相称。这个老周当然就是周世平。

  “老周文风真坦率,事无巨细皆畅言。倍觉随和与亲切,虽与老周未谋面。字里行间情真切,推心置腹无猜嫌。人生到此能如许,吾心不觉有所感。”一位投资人在红岭社区如此写道。在他们看来,周世平在红岭除了是老板以外,还有着多重角色:大哥、“纪委”和发言人。

  周世平喜欢和投资人聊天。他时常在红岭社区回帖子,为投资人答疑解惑,有时也会给老用户提供免费的股票技术咨询。“早年就经常用QQ来组建投资人群组,与好友交流信息、分享心得。”一位熟悉周世平的朋友说,现在的老周依旧喜欢和投资人交流,他两个手机的微信账号上各加了几千位投资人好友,不厌其烦地回复留言。

  经常会有人问道:“老周啊,现在公司平台交易量都过千亿了,你咋还忙活着一条条回复这些微信?”每次听到这些话,周世平都说:“我是以前亏怕了,那境遇太艰难了。现在投资人辛辛苦苦赚了钱拿到红岭来,让他们再担心,我内心过不了这个坎儿。”在他眼中,从事互联网金融创业,最重要的是对投资人和资本抱有敬畏之心,尊重每一个投资者的心血之钱。

  周世平还喜欢“自曝家丑”。

  “一亿的坏账,我们自己扛,为我们自己曾经的失误买单。垫付资金还款,投资者去留自己选择。”2014年9月12日,周世平在红岭创投官网论坛中《坚守底线,痛并快乐着》的帖子中爆料了红岭公司在广州金山联借款项目上的1亿坏账。这一行动,让周世平轰动一时,不少原本亏了钱的投资人非但没有退出,反而对他拍手称赞。

  “我们希望把我们的负面让投资人尽量知晓,让他们理性投资,我不希望靠隐瞒、欺骗把他们哄骗过来投资。我们红岭创投发生的负面很多,经常有几千万的不良资产,或者一两个亿的不良资产被曝出来,但是我们的投资人说,这个我们都知道,老周早就告诉过我们了。”

  本身就是股市投资人的周世平更了解诚信对平台的重要性,也更习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投资人开诚布公,“假如老周到一个平台去投资,我也希望多了解一些信息。比从外面传播过来再来求证的时候,相对来说心理感受是很不一样的。”

  周世平如此引人注意的“网红”行为并非仅此一次。2016年2月1日,他在红岭论坛贴出《老周告诉你,红岭不安全!》一文,坦言不能保证“红岭永远不会倒闭”,称“你们拿钱投资,老周是拿身家性命在投资,谁的风险也没我大”,在经济下行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他和团队一直在努力和进步,但如果投资人不相信红岭,“风险提示,去留随意”。

  不仅如此,他还自曝不良资产中有可能形成大额坏账,自曝被监管部门约谈,自曝大额标的和银行资金存管将被整改等等。周世平的种种言论让不少人在私下里议论他是什么样的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红岭。

  而被称为公司“纪委”,也与周世平“自曝家丑”有关。

  2017年4月28日,周世平在红岭社区发布帖子《利好还是利空?!》,指出其近期收到了几十份举报信息,查实且有证据线索的已超过十人,其中包括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同时,他声称开价100万元重奖举报人。

  周世平在公司内主导了一场反腐大戏。他称,“事关红岭创投平台上百万投资者的利益安全,老周没有其他任何选项”,要求涉事管理层和员工主动辞职,或者公司将劝退或开除,“不管什么级别,只要损害了公司利益,损害了投资者利益,零容忍!”

  周世平坦言,他之所以“自曝家丑”,提示投资风险,与行业普遍存在的风控难题不无关系。在他看来,创业初期,投资人、借贷者和平台之间难以通过网络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再加上国内个人信用机制和信用数据不健全等因素,成为了阻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瓶颈。

  “很多用户会在社区里面发帖说老周,我们在你的网站投资,你会不会把钱卷跑,你用什么来担保我的投资安全?”在周世平的记忆中,红岭也曾遇到过投资人的担忧,这督促着早先在股市中已经深谙投资人心理的他时刻不忘风控。因此,周世平除了在红岭社区坚持公开披露平台的信息,在线上线下还主动与用户进行直接交流。

  创立红岭八年,周世平一直奉行着一个保证投资人的投资回报和安全的理念,在这个理念背后是他对诚信不计代价地坚持。“我认为作为一个网络平台,诚信是前提,欺骗做不了互联网,只有诚信可以。”

  正是这些朴实行动为红岭赢得了一大批粘性很高的用户,支撑起公司2000多亿的累计交易量。深圳矗立着蓝底白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标语的南海大道边,周世平经常愿意去转一转。在他看来,为致千里就得甘于积跬步,不管潮来潮去,只要你肯实干,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除了红岭两个字,其他都可以推倒重来,未来要做主动管理型的投资银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这句开篇语,来描绘今天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十分贴切。经历过几年的发展,监管机构、创业者、投资人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更加清晰。如何转型发展、寻找破局之策,是周世平苦苦追寻的目标。

  2012年10月,周世平在红岭论坛上发帖表示,目前红岭网站销售能力开始过剩,而产品开发明显跟不上,希望大家多出力,多提好的建议,帮忙推荐优秀借款人或者好的项目。

  这一年,整个行业因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兴起,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红岭创投的优势遭到侵蚀。发展瓶颈变得越来越明显:优质项目稀缺,快借标资金排队,项目开发难度大成本高

  红岭创投需要转型,但是自称为“专业外行”的周世平却感到这次冲锋应该请金融行业内更专业的能人来担当。起初进行得并不顺利,传统金融行业的人才,对红岭创投的模式并不认可。转机出现在阿里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纷纷筹备成立互联网金融集团之后,开始有银行高管加入红岭创投。

  “总共有65位的银行高管加入进来,有总行级的,也有分行级的,也有支行级的。”众多银行高管的进入,结束了红岭创投的草莽时代。2014年之前的红岭创投,在周世平这里只能打60分,他给自己的要求是,除了“红岭”两个字,其他所有东西都可以推倒重来。

  和许多公司一样,红岭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转型第一枪所瞄向的大额标的业务即面临困难重重。在大额标的业务中,无论是风控体系还是资金成本,红岭创投并不具备和银行竞争的优势,拿到的项目难免会有瑕疵,因此积累了数额较大的不良资产。到了2016年8月,随着中国银监会正式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政策尺度进一步收紧。红岭创投终于在2017年3月28日发布公告称,自即日起暂停发布100万以上大标,主动结束了“大标模式”。

  红岭的转型之路还要走下去,金融科技、大数据、智能投顾都在周世平的转型计划里。在他看来,整个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企业融合发展将会是一个大趋势,具有很大发展空间。“银行也需要不断转型,如果固守原有的商业模式,未来发展就将受限。”

  因此,周世平策动的下一个转型尝试是“做最具创新的民营金控品牌,做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伙伴,做主动管理型的投资银行”。在目前的业务基础上,发展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并开拓以产业基金为核心的产业金融和以投融资顾问为核心的投资银行业务,形成金融服务产业链,使红岭更安全。

  对于最终能否如愿成功转型,周世平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感觉自己正站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都是冒险,都将决定着企业的前景。前路漫漫,那些陪周世平一路走来的投资人,始终是他心中最柔软、最看重的。

  面对未知的未来,周世平依旧会踌躇,但是他更加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站在红岭创投南通总部大楼的楼顶,离此不远,是拥城而过、宽达20里、奔入大海的长江。长江不是一夜入海的,雪域的涓涓清泉流过6000多公里,翻越崇山峻岭,跨越艰难险阻,才到了这里,汇到了这里。

  “做企业其实和长江入海一样,发展壮大,不会一帆风顺,必定历经坎坷,”周世平说:“未来如何不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编:李栋、李海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