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孙玉栋:“十三五”养老建设留给社会资本很多空间

2017年04月08日14:43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人民网记者李栋 摄)

人民网成都4月8日电 (记者 刘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玉栋在今天举行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从“十三五”期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主要指标来看,政府能承担的范围并不大,留给了社会很多空间。

对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养老问题,孙玉栋认为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政策应对:第一是居家养老,第二是政府责任,第三是社会力量参与,第四是加大商业养老。

他着重对商业养老政策进行了分析梳理。据相关数据,2015年2月份民政部、发改委十部委下发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他认为这应该是最清晰的一个直接的政府文件;2016年3月份,“十三五”规划发布,清晰的指出,对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申请兴办养老机构进行防范,并且采取一些特定的方式,特许经营、政府购买,社会和资本合作,也就是PPP模式;2016年3月份国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其中有很明确的政策引导。

他认为,养老PPP的项目优势,实际上对政府、企业、民众三方都有它的好处:对政府而言,职能转换,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对企业而言,介入到可能的公共服务领域之中;对民众而言,可能更多是在合理价格范围内享受更多服务,这都是它的优势所在。

他总结认为,养老金PPP项目的特点从整个项目投资领域中,主要是以养老业、医养结合、老年公寓为主。从签约模式来看,BOT和BOO模式占主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的回报机制为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可行性补助,但是目前的项目里面使用者付费占主体。

他认为,从“十三五”期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主要指标看,政府能承担的范围并不大,它留给了社会很多空间,例如:养老服务中政府运营床位占比不超过50%,护理型的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这就意味着还有很高的空间能够被社会资本介入。

在谈到养老PPP模式的挑战时,他认为一是项目初始投资比较大,风险比较高;第二是运营管理上,软硬件的配合如何进行系统化的过程;第三是补偿机制中很大程度上还是老年支付能力和使用者付费机制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责编:刘然、李海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