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大股东减持乱象根在制度设计存弊端

周俊生
2017年02月20日08:20 |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小字号

“A股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偏向于支持融资者,支持大股东,这种制度设计已经产生了各种问题,大股东减持只是其中之一。”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成为近期A股市场的焦点。数量庞大的大股东减持股份,对交易市场产生了能量巨大的抽血作用,使市场行情受到很大的压制,再一次引起投资者的不满。监管部门对此不能坐视,据说,针对近期大股东减持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监管部门有意向制订更为严格的制度。

大股东减持问题,并非第一次出现,监管部门也针对此现象设计了多项制度。但是,对于大股东减持,市场本有法律规定,大股东持股都有一定的锁定期,在锁定期到期之前,减持实际上也是无法操作的,这就像交易所规定了股票交易的涨跌停板制度,某人如要以超过规定线的价格进行买卖,交易所会自动将其申报作废处理。而大股东持有股份在法律规定的锁定期到期以后,交易所对他们的股份自行解锁,因此严格地说,很难认为他们的减持触犯了某条法律。当然,现实中出现了某些大股东“精准减持”,在公司发布利空消息前夕一些大股东提前减持,这确实有利用内幕信息操作股票的嫌疑,但这需要监管部门查实后才能下结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充其量只能是一种猜测。

正是因为并未违法,现在对大股东减持的批评,通常都是从道德的立场出发,指责他们无序减持,甚至有舆论认为这是“恶意减持”。但是,大股东在资本市场中只能是一个“经济人”的身份,面对由减持带来的巨大收益,要求他们不动心,这是不合乎经济原则的。即使是一些家族企业的大股东,尽管对自己辛苦创业做大的公司有感情,但当上市以后通过减持所获收益可以远远超过其通过实体经营获得的收益,那么他们割舍自己创下的企业,应该说也是符合经济理性的。认为他们是在“恶意减持”,这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不会有人拿自己的经济利益开玩笑。很显然,在资本市场这样一个各类博弈者追逐经济利益的场所,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地实现,对参与者提出道德批评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

那么,市场是不是就对大股东疯狂减持毫无办法了呢?应该说是有办法的,这就是法律。大股东减持不断,对市场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只能说明我们的法律起不了作用。首先,大股东减持成为市场的“洪水猛兽”,根本原因在于IPO太过猛烈,尽管对大股东设置了股份锁定期,但由于IPO长年累月都在高速度推进,那么它必然地导致大股东减持也处在长年累月的推进之中,对市场的压力也就长年累月地存在。因此,仅仅指责大股东减持对交易市场的压力而无视IPO对市场的压力,这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让大股东减持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只有从“供给侧”方面着力,也就是说,需要大幅度地减少IPO。

其次,目前法律上对于大股东所持股份规定的锁定期,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股票集中上市对行情的冲击,但当大量公司连续不断地减持时,这个目的其实已经不能实现了。因此,需要作出更严密的规范。其实,从大股东持有的股份性质来看,它与投资者在交易市场购进的股份在持股成本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正是大股东可以不考虑市场情况而大举抛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管以什么价格减持都能赚钱。将大股东所持股份与投资者以市场价买进股份“一锅煮”,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设计。因此,可以考虑为大股东所持股份专门设计一种交易类别,通过制度约束来减少他们减持的经济收益,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套现冲动。

A股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偏向于支持融资者,支持大股东,这种制度设计已经产生了各种问题,大股东减持只是其中之一。要消除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要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大股东的道德说教,甚至对其扣上“恶意减持”的帽子。关键还是要看到制度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正。否则,只要IPO不停步,只要大股东所持股份仍然可在交易市场抛售,这个问题将长期存在。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财经评论员)

(责编:李栋、李海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