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金海年:制造业并非都“实” 金融业并非都“虚”

2017年01月07日19:29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诺亚控股有限分公司首席研究官金海年

人民网深圳1月7日电(李海霞 罗知之) 今天,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在深圳召开了“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2017年会”。诺亚控股有限分公司首席研究官金海年在年会上围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关系”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谈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关系”问题,金海年提了四点:

首先,制造业并非都“实”,金融业并非都“虚”。对于虚实的看法有一个认识的历史过程,中国曾经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结果错过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互联网开始阶段的90年代重视硬件轻视软件,认为软件是无形东西,是不实的东西,当时提出鼠标和水泥的比较,觉得鼠标不如水泥,现在水泥带来的污染更大。

如果重视制造业,轻视服务业,把制造业等同于实体经济的话,就遇到了矛盾。现在面临的污染,产能过剩,高能耗,都是来自于制造业。所以,制造业并不实,现在应该做的是脱虚、减肥。现代服务业提供高收入、低排放,就业空间广阔,反而是更实的领域。因此真正划分虚实的标准,不是看是否生产有形的产品,而是看是否满足居民最终的消费需要。第三产业也有满足最终消费的,比如医疗服务和金融服务。

其次,新常态的增速下降本身就是脱虚的过程,尤其是制造业脱虚的过程。 金海年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符合了朱格拉10年周期的经济规律。每10年会有一个低点。这个判断不是简单的时间重复的统计游戏,它的背后是产业结构周期,城镇化周期,和债务周期,以及技术革命的周期,四个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

“我们研究了很多经济体的统计效应发现,国家在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的时候,经济增速下降到了6%以下。因为在60%以内的时候,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在高速增长,有两个增长点。但是当第三产业超过60%的时候往往第二产业达到了饱和,第二产业不再是快速增长的动力,这种动力从原来的两个动力变成一个动力,只有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所以经济增速就会下来。”金海年说。

第三,政府管好外部性,完善市场自身的调解机构,而不是直接进行行政干预。政府要做的事情,是把污染排放的外部性成本,通过环保税、资源税,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实现去产能和去污染的统一。

第三产业需要监管把握风险和创新的平衡,同时提供劳动力缺失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供给。最终由市场来提供价格反馈和供给调解的机制,市场加上制度成本,就可以调解产能,可以调解过剩的库存,同时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优胜劣汰来实现创新,最终资本来激励人才和社会治理资源的投向,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

最后,科技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基础是智力资源的投入。   

(责编:王紫、窦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