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10年期国债期货现“第二大跌” 短期内债市调整恐难结束

2016年12月20日07:28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继国债期货上周大跌之后,其下行趋势未见企稳迹象,昨天10年期主力合约跌幅超1%,录得上市以来第二大跌幅。

  市场

  国债期货跌幅超1%

  国债期货昨天开盘大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幅超1%,午后债市调整加剧,国债期货跌幅再次超过1%,刷新日内低点,且创下合约盘中上市来的最低价94.360元。

  截至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跌幅1.15%,报收94.67元,录得上市以来第二大跌幅。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3跌幅0.58%,报收97.825元。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现券市场的映像市场,国债期货跌停的原因,是债券市场遭遇大幅下跌使得很多债基和券商加大在期货市场保值力度,对冲现券市场的下跌风险。且由于债券组合可以通过国债期货实现久期调整,这意味着国债期货下跌是在部分化解和缓冲现券市场系统性下跌的风险。

  流动性方面,央行昨天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950亿元7天品种、300亿元14天品种和550亿元28天品种,中标利率分别继续持平于2.25%、2.40%和2.55%。鉴于当日逆回购到期量为1150亿元,故当天实现资金净投放650亿元,较上周五增加逾四成。不过未能阻止市场资金价格上涨,昨天早间公布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涨。其中,14天期、1月期、3月期、6月期等中长期Shibor利率涨幅均超过了一个基点。

  债市二级市场的大幅波动打乱了许多公司的票据发行计划。仅昨天,上海清算所就公示8家公司取消原定发行。

  趋势

  债灾走势越发明显

  进入12月份,国债期货走势开始变差;尤其是主力合约跌破98元大关后,下探趋势进一步加剧。

  12月15日上午,国债期货继续重挫。尤其是5年期国债期货的三个上市合约一度集体跌停,这还是国债期货上市以来的第一次跌停。

  截至当天10时20分,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3报97.685元,跌1.07%;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报94.635元,跌1.73%。

  对于国债期货,跌幅本来不大,超过1%都很罕见,5年期国债期货的跌停限制是1.2%,10年期的国债期货跌停限制是2%。市场人士指出,当天债市相当于一次“债灾”。

  至下午收盘,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3大跌1.16%,逼近跌停;TF1706合约跌停,TF1709合约收跌1.08%。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收跌1.81%,同样逼近跌停;T1706合约收跌1.99%,距离跌停仅一步之遥;而T1709合约收在跌停板上。

  分析

  债市风险激增

  债券市场则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熊途,一个多月的调整,债市跌幅巨大。从年K线上看,中债财富总指数收出一根上影线很长的锤子线,年内涨幅仅为0.1%,如果接下来两周债市继续调整,则该指数今年将以绿盘告终。导致国债期货走势极差的原因是,一方面,美联储时隔一年后终于正式宣布加息,将美国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此外市场预计,2017年美联储将加息3次。同时,12月14日晚间爆出的国海证券债券的负面新闻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深圳一位资深债券基金经理对外界表示,这轮暴跌,表面上看来,导火索是特朗普上台,美国加息、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市场预期,但归结到问题实质,其实是机构委外资金点燃了这波债灾的火苗,也是监管层有意引导的结果。近一个多月债市迅猛调整对债券基金杀伤力巨大。截至12月16日,债券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猛跌至0.11%,近乎于零,出现亏损的基金数量迅速扩大到157只,占债基总数的三成以上。

  城商行人士介绍,“银行委外”需求激增,源于去年下半年股市震荡加剧,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寻求安全收益,银行普遍面临“钱太多”和“资产荒”的难题,于是越来越多的银行将理财资金和自营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代替原本的非标资产,以追求多元化资产配置和相对较高的收益。其中,银行委外资金流向以债市为主,据悉委外资金规模或已超过2万亿元。

  从目前委外债基的惨淡表现看,多数基金公司不仅未能给委外方赚钱,还亏了三五斗,虽然白忙活了一场拿不到管理费,但对于委外机构而言是极大伤害,或将影响未来合作。基金公司今年疯狂承接委外定制业务,无视市场风险盲目借委外扩充规模,没想到市场风险如此之快,不到年底,基金业再次被规模的冲动摔了一大跤。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谢亚轩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明年货币政策取向转为稳健中性,对流动性的要求转为基本稳定,还特别强调指出“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这些都对债券市场形成利空,短期内债市调整恐难以结束。

  推手

  银行被釜底抽薪

  近日,市场传出央行向部分银行下发《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文件,要求从今年三季度起,将除现金和存款外的表外理财纳入央行“广义信贷”测算。市场认为,此举或给当前汹涌澎湃的委外业务“敲响了警钟”。昨天央行负责人就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回答了媒体提问。

  负责人指出,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具体为: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等之后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纳入后广义信贷指标仍主要以余额同比增速考核。

  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有何考虑呢?负责人对此表示,当前未纳入MPA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部分银行的业务还潜藏着一些风险。一是表外理财底层资产的投向主要包括类信贷、债券等资产,与表内广义信贷无太大差异,同样发挥着信用扩张作用,如果增长过快会积累宏观风险,不利于“去杠杆”要求的体现与落实。二是目前表外理财虽名为“表外”,但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不得不表内化解决,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更为审慎经营,需要加强对表外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评估。

  于是市场主流观点认为,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首先,银行理财在各类资管产品中规模最大,银行理财的任何监管都会引发系统性的市场动荡。其次,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可能会导致理财增速放缓和债市调整。最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会明显受益。

(责编:孙红丽、李海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