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公报提出有必要扩大绿色投融资 发展之中面临挑战

9月5日,G20领导人首次在峰会的年度公报中提到绿色金融的重要性,绿色金融成为此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各成员国也表示出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以及发展决心。
何为绿色金融?
所谓的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它将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绿色债券发行
全球占比44%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研讨会上发言称,近年来,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快速发展,不断创新。2016年以来,中国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已独占鳌头。Dealogic数据显示,中国发行人2015年发行的绿色债券总规模为12.93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发行占比仅3.6%。2016年以来,中国发行人的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已达195.46亿美元,在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量中的占比已达44.1%。
此外,中国是全球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中国是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机构,即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本国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包括内蒙古、云南、河北、湖北在内的地方已经纷纷建立起绿色发展基金或环保基金。中国已经宣布2017年将启动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
发展之中面临挑战
国美集团投资部分析师张慧娟指出,虽然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对发展“绿色金融”颇为热心,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又面临着诸多的障碍,比如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相关政策不完善等。具体来说有以下挑战:
首先,绿色金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即如何把环境保护产生的成本收益纳入项目本身的结构里,做到项目收益最大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部长徐洪才曾表示“绿色项目外部性比较强,商业利益低难度确实有点大”。其次,在全球几个主要市场,银行的平均贷款期限只有两年左右,导致了长期资金供给不足,由于许多绿色项目是长期项目,因而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三,绿色金融活动和产品尚未有清晰定义,投资者、企业和银行难以识别绿色投资,进而阻碍了环境风险管理、企业沟通和政策设计绿色投资的发展。其四,信息不对称。如果企业不披露环境信息,就会增加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的“搜索成本”。此外,一些金融机构由于分析能力不足,无法识别和量化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的信用和市场风险,因而低估了风险。
总结借鉴 共促绿色金融构建
针对绿色金融所面临的挑战,许多国家在金融领域内推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国美集团投资部分析师张慧娟指出,德国是国际“绿色金融”主要发源地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相关政策和较为完善的致力体系,可以借鉴三点措施:
一是国家参与。举例来说,德国出台政策,对环保、节能项目予以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实践证明,国家利用较少的资金调动起一大批环保节能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杠杆效应”非常显著。二是,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例如,德国复兴银行的节能环保的金融产品从最初的融资到后期金融产品的销售都没有政府的干预,各项活动都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形式开展,保证了过程中的公正、透明,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贴息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这样保障了资金高效公平的使用。三,环保部门的认可。这是德国发展“绿色金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德国“绿色金融”政策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发挥着重要的审核作用,以确保贴息政策能够准确地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每个节能环保项目要想得到贴息贷款,必须得到当地或上级环保部门的认可后才能申请。
此外,全球绿色金融项目主要集中在面向大企业、大项目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领域。绿色市场潜力巨大,但面临创新形式不足的局面。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提出,希望通过互联网 +绿色金融的方式创新,形成科技驱动、人人行动、国际联动的新态势。因为“互联网+绿色金融,可以激发每个人的能量”。
对于未来发展绿色金融的可行路径,G20公报建议,可通过多项努力来发展绿色金融:提供清晰的战略性政策信号与框架、推动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扩大能力建设的学习网络、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以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鼓励并推动在环境与金融风险领域的知识共享、改善对绿色金融活动及其影响的评估方法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并已取得显著成果,对于未来该领域的继续探索,也有了清晰的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中国将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努力在国内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中国将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绿色产业,也欢迎国际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投资于中国的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和绿色项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