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M1与M2“剪刀差”扩大不等于“流动性陷阱”

陈果静
2016年08月18日08:04 | 来源:经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M1与M2“剪刀差”扩大不等于“流动性陷阱”

  M1与M2“剪刀差”扩大不等于“流动性陷阱”

  本报记者 陈果静

  央行日前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显示,M1与M2“剪刀差”再度扩大。今年以来,这一现象被广泛关注,并多次引发大家的讨论。

  M1指的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流通中的现金)+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过去一年多,M1经历了一轮快速增加。同比增速从2015年3月的2.9%上升至2016年7月的25.4%,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7月同比增速更创下2010年6月以来新高,M1与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到15.2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活期存款增加意味着经济活力上升,即企业选择保留现金,以备投资的需要。很多人也认为,M1和通胀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M1增加,意味着企业投资意愿增强,未来通胀率也因此有了上涨的动力。

  然而,当前M1的上升、M1与M2“剪刀差”的扩大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大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的现象。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话说,是反映了企业“持币待投资”。

  近期更有人提出,M1与M2“剪刀差”的扩大,反映我国进入了“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的是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也就是说,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是失效的,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

  针对这一观点,央行有关负责人的观点是,M1与M2增速“剪刀差”主要反映货币在各部门分布以及活性方面的变化,这与“流动性陷阱”的理论假说之间相距甚远,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能作为衡量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的指标。

  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M1上升和基数效应较强相关。由于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M1基数比较低,很多月份M1增速低于5%,也明显低于M2增速,所以近期企业活期存款多增加一些,M1增速就出现明显上升。

  央行方面更将M1增长的原因归结为三大因素:一是中长期利率降低,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二是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活跃,交易性货币需求上升,尤其是房地产和建筑业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增加比较多。三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会暂时沉淀一部分资金。

  “活期存款增长的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其机会成本的快速下降,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认为,持有活期存款必然付出机会成本,例如其所牺牲的定期或理财产品的较高收益。自2014年底央行降息以来,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持续下调,活期存款利率相对稳定,两者利差收窄至历史最低水平,降幅达到150个基点。这驱动了企业和住户部门的存款活期化。

(责编:薛白、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