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热议金融供给侧改革:给监管者更大的自主性

2016年06月14日07:21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4日电 (李海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条主线,将在“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核心问题。新常态下,金融业要如何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在12日开幕的“2016陆家嘴论坛”上,多位嘉宾就金融如何 “疏通血管”、服务实体经济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增加有效供给是供给侧改革应有之义

“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需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涛表示,总体而言,金融服务的总体水平还有上升的空间,也还存在着一些短板的领域。

张涛表示,从整体来看,我国金融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

“在我国,近年来一些没有受到监管的非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比较迅速,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是传统的受到监管的金融服务供给还不够充分。”张涛说。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各地区、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有针对性地面对小微企业、三农、贫困地区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存在短板。”张涛表示,这种情况实际上为互联网金融包括其他形式的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和空间。

“这是当前金融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涛说,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其他一些新兴的金融业态,只要依法合规,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主体合理的融资需求,就应该得到认可和鼓励。

“下一步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个平衡,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张涛说。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则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效的金融供给提供条件。“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去掉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因而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一个减法和加法。”

供给侧改革需要金融创新 核心是支持实体经济

有嘉宾指出,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金融的首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都与金融密切相关。不同嘉宾都提到了如何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张涛认为,完成五大任务都需要金融在制度、体制、改革和系统设计上下大功夫。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疏通血管,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性地落到实处。

在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曹远征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金融创新,核心问题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曹远征认为,现在中国的杠杆问题有三,一是期限错配很严重,借短贷长;二是杠杆不光滑,互相不传递;三是企业杠杆高,和结构产能高相关联。

在他看来,去杠杆应该与金融改革相配合。“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一方面需要在稳住杠杆时候去产能。另外就是发展金融市场,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资产配置。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简约的结构,而不是复杂的衍生工具。通过这些办法既能达到风险控制目标,又能达到效率提升的目标。”

吴晓灵也提出,让金融产品回归为经济实体服务、简约透明,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金融产品创新应以满足社会投融资和风险控制的基本需求为主。”吴晓灵说,“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缩短信用链,减低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创新并不在于花样有多少,而在于能不能不断适应市场主体对你的需求。”

让金融做金融做的事 目前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金融创新的核心是支持实体经济,那金融本身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在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看来,金融的目标就是两件事:资源配置和控制风险。

“一个是资源配置的效率,用市场的规则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二是控制风险,包括控制宏观风险,包括控制对金融机构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控制市场的主体,帮助市场主体降低他们面临的风险。”白重恩说。

白重恩认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目标应该更加聚焦,金融机构的贷款是否要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是否支持实体经济,这些都不应该以行政手段强加给金融机构。

白重恩同时强调,“我们应该让金融做金融的事,不应该让金融代替财政来实施财政政策。”

金融应该如何做金融该做的事?白重恩的建议是给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更大的自主性。同时他认为,让金融机构承担过多社会责任,是造成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原因,“当金融机构承担责任过多时,它的责任就是不清楚的;当金融机构承担财政责任的时候,往往低估了推行某些政策的政策成本。”

(责编:车柯蒙、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