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亚投行前行路上的四大挑战

王军
2016年01月19日10:06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有志者事竟成”。作为中国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外交领域的一次重大胜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正式成立并开业运行。可喜可贺之余,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亚投行所承载的巨大历史使命需要各方付出艰辛的努力、智慧和汗水才能实现。正如习近平在亚投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中所指出的:“亚投行要取得成功,需要各方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展望未来,有关各方如何才能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是今后亚投行在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艰巨挑战将考验着亚投行。

第一大挑战,大国间的政治经济博弈将始终如影随形。在创始成员国中,全球前10大经济体唯独缺席美国和日本。且在可预见的近期,美日加入亚投行的可能性也较低。这无疑对未来亚投行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反对、疑虑甚至阻碍的态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亚投行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尽管亚投行仅是一个经济组织,其未来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它在经济金融方面的运作,但不可否认,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和地位,亚投行作为中国第一次真正主导设立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将被卷入大国政治博弈的漩涡,而不仅仅是经济机制的博弈。

亚投行作为新生事物,难免会受到以美日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的反对、疑虑甚至阻碍,这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全球经济金融影响力、话语权与主导权的较量与争夺,以及对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潜在担忧。但是,亚洲经济崛起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各方需要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强大的国家政治意志与娴熟的专业技巧,积极推进全球经济的有效治理。

亚投行要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主动学习现有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熟运作经验,加强与现有国际各类政治经济力量在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妥善处理好与美、日的关系,通过充分沟通,增信释疑,争取其理解和支持,力争形成共同合力建设亚洲的局面,避免长期对亚投行抵制或掣肘。未来在时机成熟时,亚投行的朋友圈依然欢迎包括美日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的广泛参与。

第二大挑战,推进和改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以及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全球性金融机构,未来它将如何搭建一个更为理想、合理的治理模式,以便在适应全球治理、兼顾各方实力分配、满足多元化利益诉求、协调集体利益并适度体现中国主导等诸多方面寻求平衡;以及更进一步,未来它将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去开创全球金融治理的新格局,都将是一个非常巨大而严峻的挑战。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和实践,既遵循了公司治理型的基本原则,又尽量借鉴成员治理型在多边协商上的优势,着眼于提高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强调“精简、廉洁、绿色”的原则和目标。在治理结构上,亚投行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董事会为非常驻,力求其组成更加平等、更科学合理和更具有代表性;在决策机制上,理事会采用简单多数、特别多数和超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总投票权由股份投票权、基本投票权以及创始成员享有的创始成员投票权组成,体现了关键多数和协商一致并重的原则。

动态来看,正式运营之后的亚投行,在完善治理方面,仍需坚持立足亚洲,合理分配并动态调整权力结构和利益格局;注意平衡效率和风险,简化内部决策流程,降低成员国间协调成本,不断提高内部运作透明度;加强沟通协调,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沟通协调,重要决策尽量民主协商,务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努力打造一个包容、开放、透明的新型全球金融机构。

第三大挑战,寻求商业性与公益性的统一是其成功运营的关键和标志。对于以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主营方向的亚投行而言,如何在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至关重要,这是考验其长远运作是否成功的一个真正重要的标志。命运共同体最终要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如果亚投行不能给当初蜂拥而至的国家带来切实的利益,未来也有可能会一哄而散。

为化解这种国际压力,应借鉴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较成功的运作经验,在处理商业运作与注重公益的关系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塑造“精简、廉洁、绿色”的经营文化和核心理念。二是坚持“商业运行、兼顾公益、保本微利”的价值取向。投资必须考虑资金回报,做到适度投资和审慎投资,力争实现财务可持续。三是坚持投资与治理并重。忽视治理而只问投资,往往会带来腐败盛行、贫富分化及投资依赖等弊病,这在世行和亚行多年的实践中有着特别惨痛的教训。坚持这三项 原则,才能真正为亚投行的投资以及投资运行模式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和安全的缓冲垫。

第四大挑战,破解安全困境需妥善处理好与其他多边金融机构的关系。很多国家反对亚投行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区域内已存在一些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它们彼此间会有潜在的冲突和竞争,会形成安全困境。笔者以为,亚投行是对国际多边开发金融机制进行的“增量”改革和有益补充,与亚行等现有区域性金融机构不存在整体对立关系,将是互补、合作与竞争关系,可并行不悖,实现共存互赢。

亚投行与亚行、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在业务重点、区域涵盖、地缘和经济互联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不同,彼此完全有条件基本回避交叉与恶性竞争、实现合作共赢。退一步讲,即使这些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也不见得是坏事。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鼓励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同提高,竞争无疑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面对区域内明显供不应求的基础设施改善需求和融资需求,广袤的亚洲地区完全容纳得下更多的开放性金融机构,集众资、集众智方能成大事。

应以开放包容的思维去理解和处理亚投行与其他开发银行的关系,破解不合时宜的安全困境思维。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投行应该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同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相互补充,应该以其优势和特色给现有多边体系增添新活力。亚投行与上述金融机构通过互相竞争、协调合作,投资于亚洲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改善区域贸易和投资的软硬环境,为亚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以此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此外还需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亚投行就其定位而言是国际多边组织,并不是中国一家的银行,也不仅仅是服务中国“一带一路”的单一目标,更无意对抗或颠覆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团结、发展与繁荣是亚洲大势所趋,中国作为地区性乃至世界性有影响力的大国,发起设立亚投行,是用自身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始终是亚洲团结、发展与繁荣的坚决维护者与支持者。

我们相信,通过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合作方式,借助丰富多样的金融手段,亚投行必将会以创新的形式推动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更有效地推进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从而带动和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持续增长与繁荣发展,共创亚洲和世界光明美好的未来。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责编:吕骞、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