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经济观察·专家谈中国经济)
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以来,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出现一定波动。有市场人士担心:“这项调整短期内是否会引发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加剧短期内人民币贬值风险?”对此,市场的强劲表现给出了答案:9月10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创一个月以来新高,当日一度上涨超过1000基点,是2010年推出离岸人民币交易以来的最大涨幅。离岸人民币市场化程度高,显示了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将保持基本稳定的预期。专家认为,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提高
人民币汇率一直牵动着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神经。8月1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改变原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做市商集中报价形成的情况,转为参考上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而决定。随后市场剧烈反应,两天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超过3%。
“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的核心,是让做市商更多地根据它们对市场供需和价格的预期来确定人民币汇率,让中间价更好地反映市场对汇率走势的预期,这次改革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之前已有过多次改革,核心都是放宽汇率波动浮动,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调整后,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恰好就是市场的正常反应或者说是市场供需对人民币汇率的某种纠正。”
从这次改革的背景看,2005年汇改以来,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的幅度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专家分析,这种既与国内因素有关也与国际因素有关的偏差大约累积了3%。该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亟须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
实际上,过去几年来,由于美元相对欧元、日元等许多货币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保持稳定,人民币实际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2014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0.28%和9.54%。因而从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平稳的角度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有一定的调整要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此次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是与多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一脉相承,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符合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预期。之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调整后将改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市场基本面明显偏离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
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在积极推进。目前,境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金融组织等境外央行类机构均可通过人民银行代理,间接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央行近日表示,下一步将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直接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等外汇交易。
人民币不会趋势性贬值
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内快速贬值,也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长期持续贬值的担忧。
对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是短期内的一次性调整,经过磨合期后,人民币汇率会达到一个正常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应该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
“人民币不会趋势性贬值。”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大量跨国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国汇率是否会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基本面。面临经常项目逆差、外债占GDP比重过高、外汇储备过低、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经济增长低迷、通胀过高等问题的国家,一般较易出现汇率危机。”
马骏分析,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主要宏观指标都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首先,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7%的GDP增速仍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那些面临较大汇率波动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也十分稳定。最近一些情况表明,由于宏观调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加速,房地产销售改善,我国经济已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此外,我国的经常项目仍然有顺差,外汇储备很高,外债占GDP比重很低,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安全区间。这些基本面因素都明显强于一些面临较大汇率贬值压力的经济体。
“一般来说,一国人均GDP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该国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就会上升0.4个百分点。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一般来说会升值。稳定汇率的核心就是稳定经济,汇率有升有贬都很正常。”黄益平说。
也有人担心,随着我国资本项目逐步开放,是否会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对此,马骏说,一方面,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可以增加我国市场参与者在全球配置金融资源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让更多机构和居民进行对外投资。另一方面,资本项目的双向开放也意味着国外资本可以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只要对外开放的步伐和各项措施能保持协调,就可以将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管理好,避免其对汇率造成大的冲击。
外汇储备良性减少仍处合理范围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56万亿美元,较上月减少939亿美元。这是中国外汇储备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而且是单月最大降幅,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外汇储备为何出现下降?专家指出,从8月份情况看,一是央行在外汇市场进行操作,向市场提供外汇流动性;二是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项目在8月份进行了一些资金提款;三是8月份国际市场一些主要金融资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调。
事实上,外汇储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境内其他主体持有外汇资产的增加。近段时间以来,企业和个人外汇存款持续增加,其中8月份较7月份又增加了270亿美元,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也十分充裕。其他境内主体持有外汇资产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更丰富,这是我国“藏汇于民”战略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此前,央行决定将对银行远期售汇业务征收风险准备金。黄益平认为,这将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维护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中长期看,中国外汇储备充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未来外汇储备有所增减也是正常的。
“对于短期资本异常流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是允许各国通过一定的措施遏制跨境资本过快流动的。未来我国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中国市场的波动将更多引起全球市场的波动,我们对于短期资本流动也会更加关注。”黄益平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8日 0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