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引导险资加码实体

许晨辉

2017年09月22日08:08  来源:北京商报
 

  近年来,部分保险公司激进投资,导致业务快进快出、流动性岌岌可危,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亟待加强。9月21日,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副主任贾飙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各家公司正在积极开展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这项工作计划于今年底完成,于2018年起试运行。在投资方面,保监会正在引导保险资金不断加码实体经济,以达到资产与负债相匹配。

  2018年试运行

  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是监管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今年7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征求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的意见及开展行业测试的通知》,同时对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开展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试评估和量化评估测试工作。业内认为,这一工具的诞生对于监管而言可前瞻性地掌握公司的期限错配风险、利差损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情况,弥补监管短板,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对此,贾飙表示:“去年以来,我们就一直积极推进资产负债匹配监管的这项工作,去年底成立了相关的四个项目组,分头推进这项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家公司正在积极开展这种相关的能力试评估,还有相关定量评估的测试工作。结果还是比较好的,而且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从目前的计划来看,今年底,能够完成相关政策制定工作,应该能够发布出来,到2018年开始试运行。”

  据了解,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制度的总体框架,是以《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办法》为总纲,区分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分别制定能力评估规则和量化评估规则,从长期经济价值、中期盈利能力、短期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底线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和管理能力,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建立产品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

  资产负债管理亟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业务产品创新加快,保险业在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情况。

  “近期随着复杂利率环境和市场竞争加剧,投资收益波动加大与负债成本刚性的矛盾突出,保险业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增加。部分保险公司激进投资,导致业务快进快出、 风险敞口过大以及流动性问题。”华泰证券研究员沈娟分析称,作为金融领域的支柱行业,以及与生俱来的负债经营属性,保险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是行业与公司长期探讨的命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保险公司尤其是人身保险公司的一项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亟待加强管理以维护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也曾指出,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还不成熟,特别是部分保险公司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采取激进经营、激进投资的策略,导致业务快进快出、风险敞口过大以及流动性问题,对监管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提出了新挑战。建立资产负债监管制度,能够进一步丰富监管工具、完善监管体系,推动保险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回归保障本源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据悉,保监会还专门成立了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委员会,积极推进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在资产端,保监会陆续发布了《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保险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定,要求加强期限管理、成本收益管理、风险预算和压力测试,防范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在负债端,强化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力度,将业务规模与资本和净资产挂钩,加强对高预定利率产品的监管,将结算利率与投资收益率挂钩等。

  实体经济投资亮绿灯

  谈及这一新工具未来所带来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认为,推动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组织体系,在发挥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回归保险本源的同时,对于实体经济意义重大,这将有助于推动公司在账户层面加强精细化管理,促使资金供需在期限结构上更加匹配。

  9月21日,保监会对今年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阶段性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保险行业加快回归本源,做强主业,保险保障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大病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等领域快速发展,上半年已完成续签的大病保险项目共覆盖了8.46亿城乡居民;截至2017年7月,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为190余种农作物提供风险保障1.32万亿元,承保农户1.44亿户次。保险产品结构逐步优化,普通寿险等保障型产品快速增长,短期理财型险种新增缴费同比下降较快。保险资金激进投资得到有效遏制,保险资金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得到体现。截至2017年8月底,累计通过基础设施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直接服务实体经济重大建设项目金额超过4万亿元。北京商报记者 许晨辉

(责编:李栋、赵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