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多管齐下整治误导销售 做好风险提示

2016年08月25日09:26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保监会多管齐下整治误导销售 做好风险提示

  受益于政策红利与快速增长的保险需求,近年来国内保险行业资产及保费规模快速膨胀。一物两面,与此相伴而生的保险消费风险与争议也层出不穷。对此,监管部门也愈发关注并接连使出“组合拳”,防堵结合,从而规划保险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记者从相关机构获悉,日前保监会已下发《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通过搭建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平台,以及一系列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监督考评机制,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另外,为从根本上防范和治理销售误导的发生,保监会或还将发布新规,推行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真正从源头“查漏补缺”。

  拟筹建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平台

  据了解,《征求意见稿》的总体思路是,由保监会消保局牵头,通过各地保监局、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统筹推进建立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统一平台、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分级发布机制、保险消费风险提示会商机制和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监督考评机制等工作。

  从《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未来欲搭建起的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统一平台,或将具有保险消费风险提示信息汇集、发布、分类、检索等功能。页面信息设置包括保监会、保监局、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风险提示栏目,且在重要位置设重点风险提示栏目。而平台页面链接将会呈现在保监会官方网站上。

  分析人士表示,该暂行办法未来出台,首先是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及消费者风险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并有助于缓解困扰保险行业多年的销售误导问题,促进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其次还有利于保险公司客观评估消费者的风险承受力,提高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和保险产品销售适用性。

  近年来,个别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人员在介绍理财型产品时,刻意回避产品风险,模糊产品性质,夸大产品收益,诱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既给金融消费者造成了不便甚至是损失,更重要的是损害了保险机构与行业的声誉。

  数据显示,2016年6月,在保监会机关及各地保监局接收的保险消费者反映的有效投诉中,涉及保险公司合同纠纷类投诉1914件,占比91.36%;涉嫌保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176件,占比8.40%;涉及中介机构合同纠纷类投诉2件,占比0.10%;涉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类投诉3件,占比0.14%。

  据悉,《征求意见稿》中还拟建立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分级发布机制,即:由保监会机关相关部门、保监局、保险公司各自负责相关保险消费风险提示文稿的组织和审核工作,而负责保险消费风险提示统一平台总体管理工作的消保局,定期从中选取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消费风险提示内容,在平台上进行重点发布。

  另外,保监会消保局拟成立保险消费风险提示专家委员会,由保险业专家学者、保监会机关各部门推荐的专业人士组成,针对重大保险消费风险进行会商审评。此外,还会定期监测抽查全行业相关单位保险消费风险提示工作的开展情况等。

  保险销售环节录音录像

  不仅是要做好保险消费风险提示,事实上,针对保险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误导行为,监管机构一直也在下大力度整治,并与其“斗智斗勇”。

  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加大对保险产品购买过程的监管。包括广东在内的许多省市已开始实行了银行保险购买过程的录音录像。营销员在销售保险过程中也要求录音录像,来防止销售人员的误导。

  与此同时,据报道,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保监会目前已起草了《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进入行业内部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将从明年1月起施行。

  所谓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影音、图像等方式,记录和保存保险销售过程关键环节内容,实现销售行为重要信息可回看、问题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业内人士称,《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从源头上堵住漏洞。一般而言,保险销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有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及其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向保险消费者履行说明义务、提示保险产品风险以及保险消费者确认反馈等。但以往在这些环节中,消费者及相关机构并没有及时取证,这也为日后可能产生的争议纠纷埋下了隐患。

  根据《办法》,纳入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措施包括:销售现场同步录音录像,销售现场拍照,电话销售录音,互联网投保操作轨迹、截屏,保险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措施。同时鼓励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加强服务创新,运用新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中还对应以现场同步录音录像方式(电话、互联网渠道销售除外)实施可回溯管理的范围作出了细化。例如,包括:投保人年龄超过50周岁,购买保险期间一年以上人身险的;投保人购买人身险一次性缴纳保险费人民币20万元及以上,或外币等值3万美元及以上的;残疾人购买保险期间一年以上人身险的,等等。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从上述一系列举措中不难发现,监管部门在整治销售误导上的决心。虽然短期内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成本增加、保费规模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实际操作起来也可能会面临一定阻力,但短期行业阵痛,换来的将是公司品牌形象的提升、行业基业常青的牢固基石,更重要的是保险消费者的长期信任。(南方日报)

(责编:张文婷、吕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