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公司旗下基金利潤超千億

2019年04月09日08:01  來源:証券時報網
 
原標題:5家公司旗下基金利潤超千億

  基金行業發展21年,已有143家機構獲得公募牌照,在行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各家公司旗下基金的利潤水平也出現明顯分化。

  基金利潤現分化

  1998年至2018年,有可統計數據的129家公募機構中,108家旗下基金實現了盈利,佔比超過八成﹔21家機構旗下基金利潤整體虧損。在這108家基金公司中,有42家的利潤超過了100億元,15家利潤超過500億元,5家利潤超過了1000億元。

  銀河証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表示,旗下基金利潤總額代表著基金公司給投資者的全部總量回報,意義重大。總體來看,絕大多數基金公司布局權益基金產品,中長期看都是賺錢的,個別基金公司表現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分級基金的沖擊較大。

  統計顯示,天弘基金旗下基金賺錢規模最大,合計達到1843.3億元﹔華夏基金旗下基金利潤總額為1832.63億元﹔嘉實、南方、易方達等基金公司都取得了較高的整體盈利,成立以來旗下基金利潤達到1263.15億元、1124.85億元和1121.67億元。天弘基金取得突出利潤得益於旗下大體量的貨幣基金,其他四家公司產品線比較全面穩健。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產品線布局非常關鍵。“成立較早的基金公司既有固收產品,又有權益產品,前者盈利較多,對沖掉了權益產品的虧損。”

  在21家旗下基金虧損的公募機構中,7家虧損超過10億元。

  胡立峰認為,基金公司堅持全面、均衡、持續的運作,避免分級基金、不在行情亢奮時發行巨額規模基金、不在個別基金品種激進投資運作,長期看回報都比較不錯。

  楊德龍表示,2006年之后成立的基金公司基本上沒有享受到牛市,在高點發行產品,2008年出現較大虧損,之后10年也很難在股市上賺錢。 “也和管理能力有關,有的基金投研能力比較強,給投資者創造了一定的利潤,而有一些基金投資管理人能力比較差。”楊德龍表示。

  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表示,基金公司依靠銀行賣基金,常常是在市場估值貴的時候發了很多產品,讓基民買在了高位,又在市場低位賣出。

  還需提升投研水平 擴大完善產品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部分基金公司需要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收益水平,為投資者帶來切實的回報。

  “基金公司的核心價值在於投資的專業性。”王棟表示:“好產品並不是基金經理一個人做出來的成果,背后是整個投研團隊。對於基金公司而言,需要著力完善科學的投資流程,打造投研團隊整體的核心競爭力,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

  楊德龍也認為,基金公司必須提高投研能力,通過一定的薪酬和激勵措施,吸引優秀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提升投研能力。同時,在考核機制上採取更合理的設置。

  資深基金研究人士王群航提到,在權益產品中,不論是主動基金還是被動基金,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都很明顯﹔固收產品作為低風險產品,日積月累都會積累很不錯的收益。基金公司需要綜合考慮基金規模、產品收益率特征,以及客戶的投資風險偏好,去實施產品策略。

  胡立峰也認為,股市起伏震蕩,貨幣基金與固收產品表現相對穩健。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應該是股票、債券、貨幣三大領域全面布局。“投資運作講究均衡,旗下基金產品講究多元均衡,不要僅押注一兩隻基金。”

  一位基金行業資深人士也表示,隨著公募基金分類的逐步完善,基金公司越來越重視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擴展,注重產品線的完善。此外,基金公司還可以加大對小眾品種的布局和完善。“產品種類的豐富,有利於基金公司對沖收益波動的風險。”

  此外,王群航表示,隨著投資者對投資品種風險收益特征理解的加深,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也開始變化。“貨幣基金規模已經超過8萬億,在開放式基金中的佔比超過60%,是基金下一個十年最被看好的產品。”

  胡立峰也表示,基金行業從單純的基金產品時代進入資產管理時代,股、債、貨三面推進,國內國際內外打通,對基民來說也要從“買基金到配置基金”進行轉化。

為你推薦深成指周K線“超級連陽” 市場分歧顯著加大    昨日, A股早盤在貴州茅台、五糧液等為代表的藍籌股大幅高開的帶動下,各主要股指均跳空高開,並創出反彈以來新高。

(責編:朱一梵、楊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