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國際貨幣體系中有潛力的“成長股”

2018年05月31日08:3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人民幣是國際貨幣體系中有潛力的“成長股”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論壇2018”年會期間,來自國內外的經濟學者和業內人士認為,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的地位不斷提高,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將更加依賴於歐元和人民幣,而非單一美元。

  一國貨幣實現國際化,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經常項目下的國際收支實行自由兌換,即貿易與服務﹔第二階段是資本項目可兌換,即投資與金融交易﹔第三階段是政府推動本幣國際化,使之成為其他國家可接受的交易、投資、結算和儲備貨幣﹔第四個階段是充分可兌換階段,即所有境內的企業和個人都可進行本外幣兌換。目前人民幣還未完全進入第二階段,但在部分區域及國家,人民幣正在向第三個階段發展,即成為部分國家承認的交易、結算和儲備貨幣。

  參會的經濟學者和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內生穩定性增強,使得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有潛力的“成長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建立在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斷加強和市場穩定開放的基礎上。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近十年來,全球儲備貨幣的多樣性越來越明顯,雖然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全球儲備貨幣,但人民幣、歐元的國際地位較2008年金融危機前有所提升。

  與會的法蘭克福大學教授雷納·克拉姆(Rainer Klump)也認為,國際貨幣體系在近年來發生很多變化,歐元的地位比十年前更加重要,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在提高,預計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將更加依賴於歐元和人民幣,而不僅是美元。他預計,中國和歐盟將在金融領域有更多合作,這將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國原油期貨的上市等也將有力支撐人民幣國際化繼續推進。

  華商基金策略研究員張博煒分析,今年6月A股將被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按照初始權重計算,大致帶來被動配置資金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滬深股通合計1040億元的每日額度或將完全覆蓋了潛在的新增流入資金,有望較好地滿足屆時外資進入的流動性需求。

  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原油期貨,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並在石油領域裡挑戰美元。當然,短期內不宜制訂過高的目標,以免被捧殺。基於穩健的發展思路,中國原油期貨的發展策略應該是:先站住,維持其有足夠的活躍度﹔再站高,在第一個時期穩定之后,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賬戶開放的進程,借助中國原油期貨市場,擴大其對全球能源市場的定價能力,同時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張欣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作為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通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個載體,可以推進以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支付貨幣。

  張欣園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貨幣慣性通過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逐步形成。隨著中國經濟繼續增長,今后人民幣在國際金融中的角色會更加積極。在人民幣的貨幣職能向海外拓展的過程中,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也將隨之加強。

(責編:朱一梵、李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