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地位該怎樣衡量

張 忱

2017年07月27日08: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貨幣地位該怎樣衡量

  日前,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科爾稱,購買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是第一步,后續還將有其他動作,相信人民幣在多元化投資組合中有重要地位。

  他所說的“第一步”,指的是6月中旬,歐洲央行發布公告稱,今年上半年通過出售美元,共增加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這是歐洲央行首次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歐洲央行認為,購買人民幣資產並納入外儲,反映了人民幣作為全球貨幣的地位。歐洲央行此舉有較明顯的示范和帶動效應。

  近年來,隨著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逐漸被認可,越來越多的央行和貨幣當局投資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有所提高。2016年10月,人民幣正式成為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之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次披露了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儲中的佔比:2016年第四季度,人民幣佔比為1.07%,排名第8位。到2016年底,已經有近60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儲。

  人民幣“入籃”之后,IMF成員國因持有SDR自然會提升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同時,目前美聯儲已經進入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根據以往經驗,這會帶來國際范圍內美元流動性緊張,為人民幣提升儲備貨幣的地位留出了空間。

  從某種程度上講,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已初步確立。但這只是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一個方面。從“入籃”前IMF對人民幣的量化評估可以看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需要多維度綜合考察。

  近年來,人民幣外匯交易更加廣泛。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4月,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的日均交易量已超2000億美元,佔全球外匯交易的比例近2%,和BIS上一次公布的數據相比,人民幣交易量增加了1倍,佔比也提高接近1倍。

  根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公布的數據,2015年底,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為2.3%,排名第5。到2016年底,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下降到1.7%,排名下滑1位至第6。今年以來,人民幣的支付份額起起伏伏,但仍未回升至較高水平。

  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指標顯示人民幣在國際支付領域的地位略有下降。不過,即便如此,由於我國經濟已經企穩向好,金融體系總體穩定,人民幣計價資產收益率可觀,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已經明顯減弱等因素,長遠發展的動力依然存在。

  綜上所述,從IMF量化考核的幾項主要標准來看,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地位略有下降,但在官方外匯儲備和全球外匯交易中的地位有所提高。

  從外部表現來看,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來自於全球范圍內市場主體認可。而從“內功”來看,與我國相關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密不可分。

  近兩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參與主體逐漸多元,越來越多的合格境外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並可從事外匯衍生品業務﹔2016年銀行間外匯市場共新增了12個人民幣直接交易貨幣對,直接交易貨幣對總數達到22個﹔銀行間外匯市場增加夜盤交易,可以同時對北美和歐洲兩大時區的人民幣交易產生影響﹔債券市場也開始對境外投資者開放。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也與“一帶一路”建設有著密切關聯。近年來,中國先后與2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與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了貨幣直接交易﹔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安排。此外,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參與者有不少是來自沿線國家的金融機構。波蘭、俄羅斯等沿線國家已成功發行熊貓債。這些變化,都體現出相關國家對人民幣的認可。

  在下一階段的“一帶一路”建設中,使用人民幣對外開展投融資具有許多優勢。首先,可以通過合理的回報形成示范效應,撬動更多國際資本。其次,有利於降低換匯成本。資金接受國可直接使用人民幣購買來自中國的產品。隨著人民幣收入越來越多,未來也可直接使用人民幣還融資債務。另外,還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更多地使用人民幣有助於發展人民幣計價的資本市場,維護金融穩定。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金融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人民幣在貿易結算、投融資等領域依然大有可為,有望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經濟交往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張 忱

(責編:朱一梵、呂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