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初夏遇冷 投资非标占比将下降

2017年05月17日08:47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银行理财初夏遇冷 投资非标占比将下降

立夏已过,但是 银行 理财市场却没有随着天气一起升温。“自从曝出了‘飞单’事件,我们不少客户都来询问,也有部分客户理财产品到期不再续的情况出现。”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广东、山西等地 民生银行 网点的工作人员,得到上述回答。

实际上,除了被曝光的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也多少受到“飞单门”再现的影响。同时,多位银监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市场的乱象成为本轮银监会系列治理检查的重点,包括内控、套利等问题则是重中之重。

市场人士表示,“去除资产价格泡沫、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方向明确,预计今年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将显著放缓,理财资金投资非标的占比将下降,尤其是进入 房地产 、地方融资平台等限制领域的资金量也将受到控制。

增速下降几无悬念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5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个百分点。据融360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季末考核结束后监管持续加码,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售数量大幅收缩。当月产品发行10855款,环比下降14.7%。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2017年全年银行理财发行规模增速下降几无悬念。一方面是由于监管环境收紧,除了银监会各项治理和检查,央行的MPA也在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扩张进行约束;另一方面是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目前资金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必须考虑资产端的配置问题。

曾刚认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整治其实都是以往一些措施的重申和落实,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亟须构建更加系统、宏观的规范。而这个规范需要在央行牵头的资管行业统一新规出台之后,才会正式落地。他进一步表示:“接下来银行理财市场的走势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按照市场定位,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应更多是投资者承担。而目前MPA监管来看,则是把银行理财产品纳入了广义信贷规模当中,银行存在刚性兑付的责任,这其实就是银行表内业务。因此,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到底属于表内还是表外,这对未来的银行理财市场会有根本性影响。”

内控亟待升级

在发行规模趋降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内控问题近期也是饱受诟病。“最近一段时间,从总行到分行都在自查,地方银监部门的人也会现场检查。”许梅(化名)是 民生银行 某分行工作人员,她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被曝出“飞单”事件后,所有的内控措施都被要求“升级”。

据悉, 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此前曝出涉及十几亿的虚假理财事件,一时间舆论哗然。在百名投资者对资金的追讨过程中,三年前发生在 民生银行北京西客站支行的又一起“飞单案”浮出水面。细究两起“飞单案”,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内控漏洞:支行行长行为均涉嫌违法,且都有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并同样在银行的理财室完成了合同的签署。

在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飞单频出”表示失望。“我们的钱哪儿都不敢放,总觉得银行是最安全的,所以即便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一些我们仍旧投资了不少。但是现在银行买理财都不安全了,我们真的不知道钱该投哪儿去了。”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提醒投资者,银监会“39号文”明确,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 银行业 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而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买,就可规避买“假产品”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提醒投资者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通过银行柜台购买理财产品,理财资金应进入银行账户,勿将资金转到其他个人或企业账户;第二,理财产品应区分银行自营还是代销,自营产品应与银行签订协议,代销产品看是否进入银行系统;第三,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还要看理财产品风险评级;第四,要求银行对理财产品销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此外,关于理财产品的具体信息,可登录中国理财网查询。如果查询不到,那么肯定就是“假理财”。

投资非标动力减弱

除了内控升级,银行理财市场还将面临一个终极“大考”,那就是理财资金投资能力的考核。这其中,合理控制非标投资规模就是一个重点。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银行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4.9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金的比重为15.4%,比2013年高峰时期大幅下降20.6个百分点。

银监部门人士对记者透露,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总额超过规定上限、表外理财业务违规通过人为调整将非标准化转为标准化等情况,是本轮专项治理和排查的重点。

另外,近期有报道称,北京、江苏两地银监部门出手限制银行资金投资私募ABS,拟明确银行投资此类产品优先级部分的风险权重为100%而非20%。据称,两地银监局认为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设计和发行此类“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违规。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其特征,这类产品不是资产证券化产品,不能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对待,只能作为非标金融产品对待,但在实践中,发起银行和投资银行普遍混淆概念,将其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对待,从而产生投资方混淆概念,进行资本套利等违规行为。

多数银行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理财资金50%左右都是投资于债券市场,其余资金投向包括股票质押、ABS产品、同业业务、托管业务等领域。在这其中,非标资产是提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的一大“保证”。

兴业银行 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不仅是我们行,大部分银行都要求理财资金只能投公募ABS,私募ABS基本不能做了。”

“以往理财资金投向非标领域,主要是因为收益够高。但是近期资金成本太高,资产端的收益根本达不到,投资非标的意愿减弱了不少。”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责编:罗知之、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