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新规实施1周 全国有效堵截电信诈骗案件多起

李国辉

2016年12月12日08:20  来源:金融时报
 

12月1日,温州的俞女士收到一条汇款短信,因11月30日俞女士曾接到朋友的电话要求其汇款2万元,她误以为这条短信是朋友发过来的。于是,俞女士在当天早上在农业银行ATM上办理了转账。下午15点左右,俞女士发觉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

12月1日是央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61号文)正式实施的第一天。根据规定,12月1日起,个人非本人同行的ATM转账调整为资金在24小时后到账,24小时内可以进行相关撤销操作。

了解到这一新规,俞女士慌忙来到农业银行温州乐清芙蓉支行进行咨询。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带俞女士到自助机上指导其办理撤销汇款,成功为她挽回了2万元的损失。

据了解,为落实261号文要求,各商业银行两个月来在业务流程和系统改造、宣传和客户引导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261号文正式实施后,相关政策措施的效果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12月1日—7日,全国堵截涉嫌电信诈骗案件367起,涉及金额189万元,各商业银行发现冒名和拒绝异常开户近7000人次。

ATM转账24小时内可以“后悔”

像温州的俞女士一样,广东惠州的游先生也有类似的经历。12月1日,游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公司领导的电话,电话上被告知先转账给领导,回到公司再还钱。游先生随后使用中国银行借记卡通过ATM跨行汇款3800元至邮政储蓄银行账户。

游先生回到公司咨询领导才发现被骗,随后去到附近中国银行网点寻求帮助,并致电中国银行客服电话办理了ATM转账撤销。处理结束后,游先生深感人民银行账户管理新规和中国银行客服措施有效弥补了他个人的疏忽,避免了资金损失。

12月1日—7日,像俞女士和游先生一样因怀疑被诈骗而撤销ATM转账的,全国共发生175笔。

谨防新型诈骗手段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也应注意防范诈骗分子的新型诈骗手段。记者了解到,近期有诈骗分子利用部分民众对“ATM转账可撤销”规则不熟悉,通过先骗取现金或交易对手货物、后撤销转账的手段达到诈骗目的。

网友爆料称,其12月3日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要求配送价值5000元的货,发了ATM转账凭证后不停催发货。该网友致电银行客服查询也确实存在该笔交易。不过幸好该网友并没有按陌生电话的要求发货,24小时后发现钱没到账,经银行查询,该笔交易已撤销。

12月3日17时,交通银行浙江省丽水分行营业已结束,款箱已接走,内部员工正在核查当日账务准备下班,营业大厅还有两名客户。突然一名中年男子凑近这两名客户问道:“我今天急需用钱,需要4万元,因我卡的额度已经用了5000元,能不能帮帮忙,你们取现金给我,我马上转钱给你们。”

这一幕刚好被正在日终巡查的副主管看见。该副主管近日也收到类似诈骗的风险提示,遂高度警觉,立即告知客户现在ATM转账非实时到账,24小时内可申请撤销,并上前询问该名中年男子详情。该名男子发现诈骗行为暴露,未作任何回复便迅速离开营业大厅。

存量多账户无需任何操作

业内人士提醒,现在诈骗分子利用银行ATM无卡存现功能,诈骗方式开始由ATM转账转为ATM无卡存现。目前,ATM无卡存款仍是实时到账的。12月1日,广东韶关南雄市发生了一起此类电信诈骗案件。事主接到一个自称是警察的来电,对方以威胁恐吓的手段要求其将13000元存入指定的账户。事主通过银行网点ATM以无卡存款的方式存入现金,资金到账后立即被诈骗分子转移,导致13000元资金损失无法追回。

近期有银行发现,有诈骗分子通过伪基站伪冒银行短信,让客户向某私人账号汇款。12月4日,民生银行发现有客户收到未知号码的短信。内容为:“根据中国央行规定,每个银行只能绑定一个I类户,现在我们已经查实您已经在本行开户两个I类户,我们系统正在归并账户升级,为了保证您的资金安全,请将您正在使用的I类户的银行卡的资金余额通过网银或手机银行转账到XX银行账户,账号xxx62xxxxxxxxx,待系统升级完成之后,您的资金将通过原来的渠道返回到您的主卡,请您支持合作。”

12月1日个人银行账户新规正式实施后,个人使用的银行结算账户将形成以Ⅰ类户为主,Ⅱ、Ⅲ类户为辅的账户体系。根据新规,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对于存量“多账户”问题,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在2016年12月1日前已经开立的存量银行账户不受影响,仍然可以正常使用,无需进行任何操作。

(责编:李栋、李海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