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向好態勢仍將延續

連 平

2018年02月24日08:15  來源:証券日報
 

2017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增長繼續減緩。展望2018年,隨著宏觀環境趨於穩定和經濟結構調整效果繼續顯現,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企穩向好態勢仍將延續。

不良貸款增幅繼續下降

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增長繼續減緩,不良貸款余額為17057億元,較年初增加1935億元,同比少增4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4%,與2016年年末持平﹔撥備水平繼續小幅提高,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181.42%和3.16%。

不良貸款佔比和關注類貸款佔比繼續呈現“一平一降”。2017年,商業銀行全年不良貸款增幅明顯低於2016年全年水平,年末貸款不良率與年初持平,連續5個季度保持穩定。商業銀行關注類貸款呈現持續好轉態勢,2017年四季度關注類貸款余額下降126億元,2017年全年僅增加568億元,較上年少增4102億元,且關注類貸款佔比也較年初下降0.38個百分點。2017年,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狀況改善主要得益於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小幅回升帶來企業盈利狀況改善,尤其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下,各項降杠杆和去產能政策為前兩年表現相對較弱的上游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帶動了行業貸款質量的回升﹔二是利潤增速回升使商業銀行具備更充足的財務資源進行核銷,全年商業銀行的核銷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貸款損失准備金繼續增長,風險抵補能力穩中有升。2017年,在行業資產質量平穩和較為穩健的撥備政策支持下,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余額較2016年年末增加4268億元至30944億元,撥備提升幅度明顯高於不良貸款增長幅度,推動撥備覆蓋率較2017年年初增長5.02個百分點至181.42%,貸款撥備率也較2017年年初小幅提升8個百分點至3.16%,風險抵補能力繼續提升。當前,商業銀行總體撥貸比和撥備覆蓋率均高於監管要求,相對存量和潛在信用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而言,風險抵補能力處於較為合理的區間。

2018年資產質量繼續向好

2018年,隨著宏觀環境穩中向好以及經濟結構調整效果進一步顯現,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企穩向好態勢仍將延續。但部分領域的潛在風險仍不容忽視,並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資產質量的改善空間。

一是內外部因素共同推動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向好。2018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以及潛在信用風險釋放壓力減緩,內外部因素將共同推動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向好,不良貸款佔比有望繼續保持平穩,甚至可能有所下降。宏觀環境趨於穩定以及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明顯提高,將顯著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推動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增加,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新增不良貸款與往年相比有望改善﹔逾期和關注類貸款佔比等前瞻性指標的好轉,表明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進一步企穩﹔商業銀行逐步好轉的盈利能力、較高的撥備水平以及不斷拓寬的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為持續推進化解存量風險提供了較好的保障。

二是部分領域潛在風險仍需關注。2018年,我國經濟仍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部分領域的潛在風險仍需要加以關注。首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推動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在此過程中,部分企業尤其是生產技術落后、市場前景黯淡的高負債率企業的信用風險將繼續釋放。而隨著金融去杠杆強監管政策的推進,信貸資源的稀缺性會有所提升,優質的信貸需求會對風險較高的存量貸款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推動不良貸款的增長。其次,在房地產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以及市場調控整體趨嚴的形勢下,中小型房企的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繼涉房貸款、房企發債、資管計劃等融資渠道受限后,信托、海外發債等融資渠道也受到監管嚴格限制,房企融資全面收緊。受融資成本增加、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等多種因素影響,中小型房企被整合並購或者轉型將成為趨勢,在此過程中,市場影響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型房企風險水平會有所提升。再次,部分地區不良貸款仍處於慣性增長的階段。在不良貸款整體向好的同時,區域分化現象較為明顯,不良貸款率呈現東南沿海地區低、東北和西部內陸地區高的態勢。從未來變動趨勢看,東部沿海地區信用風險前期暴露已較為充分,經過近年來的調整,不良貸款率下降的趨勢將會延續。而在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落后產能相對較多、國企改革難度較大的東北和中西部地區信用風險釋放仍將持續,資產質量下行的慣性依然較大。

總的來看,2018年,宏觀環境繼續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的效果開始顯現,潛在風險釋放壓力減緩,局部領域雖有風險但不足以改變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整體穩中向好的趨勢,預計全年不良資產率可能處於1.70%至1.75%的區間。

(作者系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編:李棟、蔣琪)

相關專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