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金融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唐阿塔尔·克里马洪
2020年08月17日10:28 | 来源:人民网-金融频道
小字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和《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两个《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擘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符合时代潮流,顺应社会期待。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因素供需两端都有,但最突出的仍然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生产要素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经济循环不畅通,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根源在于要素配置扭曲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对此,如果在以间接融资模式为主的情况下,需求刺激政策时间过长,就会引起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经济总杠杆率上升、金融风险主要向银行业体系集中等负面效应。

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培育质量型要素、创新型企业、协同型产业和构建活力型体制四个层面发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供需结构动态平衡,畅通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唐阿塔尔·克里马洪

第一,着力培育质量效率型生产要素,推动协同高效配置。要素质量升级、结构优化、高效配置是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因此,要着力培育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技、金融、人才等现代高端要素,提升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

一是要加大科技要素培育力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千方百计发挥科技创新企业层面的规模效应、行业层面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层面的乘数效应。通过改革创新科技体制,有效释放科研机构活力、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财政、税收和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培育出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要素。要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促进知识链、技术链、产业链、政策链和资金链有效衔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科技要素与实体经济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二是要加大现代金融要素培育力度。金融是实体经济血脉,必须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发挥金融业引导资源配置工具和枢纽作用,增强管控和有效分散金融风险的能力。要健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多层次互联互通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优胜劣汰、新陈代谢功能,促进融资模式从间接融资型向直接融资型转变,融资渠道从债权融资型向股权融资型转变。构建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银行机构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金融产品,使更多储蓄资源转化为有效投资,推动现代金融与实体经济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三是要加大人力资源要素培育力度。人力资本是第一要素,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源泉。因此,着力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促进各类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破除企业家、科学家、科技人员、创业者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各类障碍。将加大对人力资本超前投入和提升人力资本供给质量作为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推进,重点抓实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人才、技术创新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推动人力资本与实体经济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四是要建立健全要素之间协同机制,促进要素优化组合和高效配置。要三管齐下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现代金融与人才资源相互协同、有机统一,形成叠加溢出效应,向实体经济集聚发力,助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第二,着力培育创新驱动型微观主体,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企业作为经济体系的首要微观主体,既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又是重要的创新主体,还是创新大厦的基石,更是打造新动能的核心。企业经营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动力,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组织管理效率。企业只有通过创新要素组合方式、进行高效生产经营、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供给体系增长动能的转换。

一是要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新市场、新品牌、新产品和新服务开发,从而创造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企业技术效率和生产效率。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并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接轨,构建有利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流、技尽其效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特别是要激发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注入活力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效率和要素使用效率,从而将企业实际产出推进到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

二是要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为引领,助推企业创新驱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灵魂和统帅,是现代生产要素的核心,也是企业活力的主要来源和创新主体。只有企业家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分散的生产要素有效组织起来,变成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变成财富。因此,一要大力推动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具备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时代企业家队伍,最大限度激发和保护其创业创收创新创效积极性,充分尊重和保障企业家的经营自主权,有效发挥企业家的“头雁效应”。

三是要企业家带领企业打造高质量产业规模和先进的产业链体系。即着力打造具有更加灵活高效资源配置能力、具有较强成本质量优势的产业链体系、高质量人力资本和高效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较强原创新型技术创新能力和卓越品牌优势、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企业。

第三,着力培育协同联动型产业体系,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优化升级要素结构和提升配置效率,调整现有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个方面发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要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进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产业发展从加工制造业环节向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拓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链与价值链创新组合,增强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一是要紧盯新兴产业发展从核心技术创新入手,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特别是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电子商务、全域旅游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主要依靠劳动、土地资源、资本等数量规模型要素投入向更大依靠人才、技术、现代金融、知识、信息、数据等高端创新型要素转变;要从主要依靠生产制造业和投资拉动型向主要依靠消费需求和现代服务业拉动型转变。

二是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牢牢地抓在手里。强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信息产业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先导和牵引作用。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要着力推动应用、绿色、节能、清洁、高效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培育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业体系。特别是要把农业产业作为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着力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加快形成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产业技术进步水平和综合效益。

第四,着力构建法治保障型经济体制,推动降成本增效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高质量营商环境,将制度创新贯穿于供给体系各环节和各层次,促进要素升级、企业创新、产业转型三个逐次递进形成高质量供给体系。

一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的体制保障。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型经济,必须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清除各环节堵点,畅通要素流通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的权利,推动生产要素配置依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机制失灵和负外部性,健全要素价格形成和市场运行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效提升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有效互补形成合力,从而使各类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和先进生产力集聚。

二是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的体制。企业是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既是组织生产要素和提供产品与服务主体,又是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和新旧产业替换的助推器,处于供给体系的核心地位,而政府高质量制度供给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企业作为依法成立的生产要素组合体,一系列契约关系和制度安排成为对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核心纽带和企业高效运行活力源泉。因此,要以改革体制机制为牵引,既要发挥制度激励功能,切实加强产权保护和维护契约关系,稳定产权主体的预期和增强信心,有效激励要素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制度的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风险、提升交易效率功能。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国有企业更加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场主体。

三是构建调控有度的体制。要加快建立健全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既要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要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还要有效避免市场经济波动风险。在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健全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重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促进有效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运行成本、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统筹两个市场和用好两种资源,健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机制,推动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要素培育、企业创新、产业转型、体制改革四措并举,力促要素质量升级与产出质量升级双轮同转、共振叠加,从而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在推动质量变革上有新突破;力促资源高效配置与企业高效经营双轮同转、共振叠加,从而提升供给体系效率,在推动效率变革上有新突破;力促企业科技创新与政府制度创新双轮同转、共振叠加,从而转换供给体系动能,在推动动力变革上有新突破。发挥质量、效率、动力三位一体变革叠加溢出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责编:杜燕飞、李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