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數字金融新基建助力實體經濟“化繭成蝶”

2021年02月0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數字經濟研究院
  執行院長、教授
  盤和林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二級巡視員、金標委秘書長楊富玉出席“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金融標准化建設”閉門研討會,並發表“加強金融科技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的主旨演講。他提到我國在金融科技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上標准體系逐步完善,檢測、認証體系也蓬勃發展。與會專家表示,加快金融標准化體系建設將有助於推動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提高金融業整體治理水平,從而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國家標准化戰略與金融強國建設。

  其實,關於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在去年就已被提出,近日再次提到金融科技質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反映出我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新基建”正向著更為細致的層面深入。

  去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在某種程度上點燃了全球數字化時代的發展速度,線上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數字商業、數字生活等新興業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傳統領域疲軟的發展現狀形成鮮明對比。去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我國傳統貿易出口同比下滑6.9%,進口同比下降1.3%,跨境電商卻逆勢增長,進出口電商同比增長52.8%。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內外對數字化產業轉型的需求都更為迫切,金融支付和數字化能力將成為新型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設施,數字金融“新基建”的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

  金融領域數字化的升級,會讓金融業務和傳統產業融合的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會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重塑,實現各種產業和場景服務能力、效率和質量的迅速提升。同時,在數字金融新基建的加持下,各類產業場景的金融服務也將更加順暢,會進一步讓傳統場景獲得足夠的創新空間,為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成為實體經濟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可見,數字金融新基建必然成為傳統產業升級和新產業發展的必要基礎設施。

  不過,在傳統思維和“舒適區溫床”的桎梏下,數字金融新基建的發展也面臨對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定位與認知不清晰、數據價值觀落后於產業數字化進程、數字化生態建設不足、商業模式過度同質化等問題。

  對此,筆者認為,一是要從根本上出發,搭建好數字金融新基建的頂層設計。要全面認識並分析當下金融行業所處的市場環境、競爭形勢、產品和服務模式的新變化,重新定義行業與產品的新邏輯,實現運營模式以及商業模式的整體升級﹔二是要克服經驗傾向,開展以數據為核心的業務流程再造。要建立高效的數據流轉、分揀以及應用體系,把數據驅動作為數字金融新基建的重要動力﹔三是要發揮自主創新能力,未雨綢繆,避免在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金融安全關乎國家安全,要把金融科技安全作為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主動提升關鍵和底層技術,實現金融科技新基建的自主可控﹔四是要繼續強化金融監管,努力尋求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平衡點。在這方面可探索發展監管科技新基建,實現監管與數字化服務相結合,助力實現監管前移。

  在即將到來的數字化時代,數字金融新基建將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各個行業,以數字科技為實體經濟賦能,讓傳統產業邁上蝶變之路。

(責編:張文婷、羅知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