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零售持續火爆

![]() |
1月19日,山東省臨沂商城食品電商供應鏈基地,直播團隊正在通過直播帶貨銷售食品年貨。 |
美國佛羅斯特(Forrester)市場調研公司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市場的趨勢和前景》報告顯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1.8萬億美元。中國消費者是“需求最大、最前沿、最渴望創新的數字消費者”,72%的中國消費者被列為“數字前沿先鋒”。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疫情期間,中國的直播行業已經成為經濟復蘇的重要平台。隨著“直播帶貨”消費模式的興起,中國市場展現出強大的潛力和生命力,並且加快了實體商業向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1月1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稱,2020年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8萬億元人民幣,逆勢增長14.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4.9%。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
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成績單亮眼,凸顯了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中國電商市場的韌性和活力。
過去一年,電商在促銷費、穩就業、保民生、促轉型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得到充分體現﹔網絡買菜、社區團購、外賣送餐、直播帶貨等已經成為老百姓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數字化生活時代加速到來。
與往年相比,2020年的網絡零售持續創新的特點更加明顯。首先,直播電商作為網絡零售的創新模式發展迅猛,憑借更加直觀的互動消費體驗優勢,電商直播超2000萬場﹔其次是新品牌引領消費新風潮,以新國貨為代表的一批新銳品牌成為網絡零售的消費熱點﹔另外,農村、縣域及低線城市的消費力借助電商得以充分釋放,這些區域的消費者也成為各大電商企業新增用戶的主要來源,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均衡性得以繼續提升。
近年來,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持續火爆,動力十足。首要動力來源於電商的渠道與市場優勢。電商憑借更高效的流通速度、更廣泛的市場覆蓋、更精准的消費匹配等優勢得到越來越多產品生產商和品牌商的重視。電商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為網絡消費市場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供應。同時,電商市場的火爆也來源於“Z世代”消費者逐漸成為社會消費的主流群體,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線上消費滿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另外,政府加大寬帶網絡、快遞物流等基礎設施覆蓋率,出台政策支持電商發展等也是電商市場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當前,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也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網絡消費市場中出現的“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消費者信息泄露、銷售侵權商品等現象仍然較為突出,需進一步加強網絡零售市場的治理力度,提升網絡零售市場的規范程度。
近年來,為了加強市場監管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國相關政府部門相繼出台了《電子商務法》《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等法律條文和政策措施。這些法規將為規范網絡零售市場提供重要支撐。
未來,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要實現更好發展,必須加快轉型升級。長期看,保持網絡零售市場的持續創新活力尤為關鍵。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圍繞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網絡零售需要找准發力點,在服務消費升級需求的同時,發揮消費引領作用,服務好供給側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這些都需要在場景、模式、技術等層面開展持續性的創新。
(本報記者 賈平凡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証監會:大力推進科技監管
- 人民網北京1月23日電 (記者杜燕飛)証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22日在証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証監會圍繞“數據讓監管更加智慧”願景,大力推進科技監管,2020年各項工作全面展開並取得階段成效。 據高莉介紹,2020年証監會組建科技監管局,形成科技監管局、信息中心為一體,中証數據、中証技術為兩翼的科技監管組織架構,統籌開展資本市場科技監管﹔建立健全科技監管制度體系,落實新《証券法》有關規定,發布信息技術系統服務機構備案管理等規章制度,規范促進金融科技發展,切實保障資本市場技術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強化基礎工程建設,抓好上市、私募、稽查等監管信息系統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基本實現行政許可等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為資本市場改革創新提供技術保障﹔探索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打造金融行業領先的自主區塊鏈底層平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