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中小銀行“成長煩惱”  抱團取暖能否破局

◎ 記者 曹韻儀
2021年01月18日08:28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你知道我國共有多少家銀行嗎?他們的日子都還好嗎?

4607家,這是銀保監會在2020年6月份公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家底”。而其中的4000多家機構都為中小銀行,它們的名氣雖然沒有六大行響亮,但懷著深耕地方經濟,服務民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宗旨,撐起了金融服務的半邊天。

展望2021年,中小銀行面臨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不良貸款承壓、攬儲渠道減少、增資“補血”面臨困境﹔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加速“抱團取暖”,走出特色化經營路線,用精耕細作的方式加速發展。

1 資產質量整體承壓

“2021年的金融風險,主要來源於疫情之下由於中小企業個人問題導致的銀行不良貸款。”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表示,有一批中小銀行需要重組。

中國銀行發布的《2021年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顯示,當前,中國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較高,不排除個別銀行會重現類似包商銀行的風險事件。與這些銀行信用相關的同業拆借、同業存款、資本工具的風險值得關注。

對於上述觀點,上海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贊同,“畢竟中小銀行的經營波動大,穩定性比起大行弱,容易受到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不過,奚君羊認為,比起2020年,今年的情況會有明顯改善。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2021年,信貸大量投放造成的潛在不良積累可能仍會持續,中小銀行作為小微、三農和民營企業信貸服務主力軍,其不良的積累壓力較大,相對應的資本補充壓力也較大。

受服務小微企業的天然屬性影響,2020年中小銀行面臨了不小的調整。央行接連頒布定向降准,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業。但這對中小銀行本身的經營也造成了不小的反推力。

2020年12月28日,全國首例村鎮銀行解散獲批,這對全國1641家村鎮銀行不失為一個警鐘,在業內掀起軒然大波。中小銀行的風險是否已全面蔓延?

聯合資信認為,值得關注的是改善資產質量的方式: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至10月商業銀行核銷不良貸款總額較2018、2019年度同期相比,增長約15%,核銷力度明顯提升,這也與監管部門指導商業銀行加大不良核銷力度的政策方向一致。

聯合資信進一步指出,2021年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會呈上升態勢,但具備一定的風險覆蓋能力。同時,銀行表現也因其所處區域不同而有所分化。其中,東南沿海地區的資產質量相對樂觀。而本身存在較重資產質量歷史包袱的地區,例如山東、內蒙古、山西等省份,或需外部干預以對當地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進行改善。事實上,此類地區目前已有相關舉措,正在部署通過發行地方專項債、中小銀行合並改組等方式,幫助當地銀行出清不良貸款、有效改善資產質量。

針對中小銀行存在的潛在風險,周皓強調,由於我國四大行佔90%左右的資產規模,因此中小銀行從規模上而言不會產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不過會有一些區域性的個別風險點。“這些債務情況隻要銀保監會和央行預見的早,專項債補充資本的政策落實的好,主要風險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2 互聯網吸儲“被冰封”

與此同時,吸儲困難一直制約著中小銀行發展。在移動互聯網大行其道的當下,不少中小銀行一度通過互聯網巨頭渠道,批量獲客,快速吸儲。

但這一吸儲渠道背后的風險隱現。“互聯網金融平台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范圍。”2020年12月15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第三方互聯網平台存款的流動性特點有別於傳統儲蓄存款,給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帶來新課題。

去年底,支付寶率先下架互聯網存款產品,隨后多家互聯網平台紛紛跟進。這條吸儲之路涼了,對中小銀行無疑是個重擊。專家認為,目前中小銀行面臨的吸儲困境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解決,將是長期的困境。

“由於中小銀行的經營特質和監管要求,其負債壓力是長期性的。”陶金表示,高息存款產品的強監管使得中小銀行很難實現有效、可持續性地吸收低成本資金。短期來看,積極參與同業市場,通過發行大額存單等方式緩解短期的負債問題,是中小銀行較合理的選擇。

奚君羊坦言,目前來看,中小銀行在攬儲方面將處於持續的困境中。“被斬斷存檔計息和互聯網攬儲之路的中小銀行,唯一能做的就是靠營銷、宣傳、服務等特點來吸引存款。但也隻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略有改善,對中小銀行來說存款來源不足將會是長期問題”。

那麼,中小銀行能否學習大行的例子,通過建立理財子公司多多攬儲?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表示,中小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包括:

一是資本實力,目前設立理財子公司最低資本要求高達10億元,一些體量較小的銀行可能不具備這種實力。

二是人才儲備和科技系統,理財子公司對產品研發能力和科技系統要求較高,部分中小銀行可能無法達到這種要求。

三是客戶資源,中小銀行一般是區域性銀行,缺少大行遍布全國的網點和廣泛的客戶資源。

攬儲困境對於中小銀行的未來發展無疑是一種限制。“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奚君羊表示,存款不流失的話,能讓中小銀行維持眼下蛋糕的規模,但無法增加規模。中小銀行未來的業績提升不能指望依靠提高規模,而是要靠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金投向的安全性,通過提升效率促進中小銀行發展。

“中期看,央行還有必要更加關注中小銀行的流行性狀況,保証中小銀行在短期的資金充裕和相對低的成本。”陶金指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還是要推進存款端利率市場化,在嚴格監管框架下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減少非市場因素的限制,讓中小銀行至少可以通過提高價格來獲得更多資金。

3 補充資本渠道受限

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需求迫切,但IPO情況並不樂觀。與2019年8家銀行上市相比,2020年僅廈門銀行1家銀行登陸A股。目前A股排隊上市的13家銀行中,有8家為農商行,中小銀行增資需求仍然急切。

1月7日,2021年A股首家IPO過會銀行誕生,紹興瑞豐農商行候場4年終獲放行。如今開年即有一家銀行成功過會,這是否意味著今年銀行上市要提速了?中小銀行還能以何種方式增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銀行業通過實現IPO補充資本,完善公司治理,“這個方向是確定的”,但IPO是否會提速還有待觀察。

根據聯合資信發布的報告,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方式較為有限,內生資本來源於盈利能力和超額撥備,但二者目前都因為資產質量的原因被嚴重削弱。其中,農村金融機構補充資本的需求最為迫切,城商行次之。究其原因,均是由於資產質量迅速惡化侵蝕了資本,導致資本水平嚴重不足。

陶金指出,不同的資本補充壓力程度、不同風險暴露程度的中小銀行,其補充資本的方式和規模需要考慮不同的方式。“若銀行資本補充壓力較大、內源融資能力較弱,則需要通過爭取發行資本債、引入戰投甚至重組等方式多渠道及時補充資本,而上市中小銀行則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四季度包商銀行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的事件,對中小銀行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帶來一定沖擊。據聯合資信梳理,截至2020年11月25日,尚在存續期的銀行資本補充債券規模超4萬億元,涉及530隻債券,發行人數量約280個。這其中,已有七家停止披露數據,其中三家農商行已因不配合提供資料被評級機構終止評級。

對於中小銀行增資困境,陶金認為,政府適當給予幫助是必要的,2020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的一定比例用於中小銀行補充資本,2021年可繼續對個別地區的資產質量相對較好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進行專項債的安排。

2020年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決定著眼增強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

目前,包括廣西、廣東、山西、四川、陝西、浙江等多省中小銀行專項債已密集啟動發行。其中,廣東省100億元資金將分別為郁南農信社、普寧農商行、揭東農商行和羅定農商行等4家金融機構增資﹔浙江省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的50億元專項債全部用於溫州銀行補充資本金﹔廣西壯族自治區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券總計118億元,將用於支持21家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

不過,這也將取決於各地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和對當地中小銀行支持的意願。奚君羊表示,鑒於疫情后,一些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是特別寬裕,目前沒有可以依據的政策出台,如果通過負債方式追加對當地銀行的補充,壓力也會比較大。

令人欣喜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納入公報,政策定位進一步提升。光大証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峰預計,監管部門將完善資本補充工具安排,支持各類資本工具發行,2021年有望成為資本補充大年。

4 中小銀行應“精耕細作”

柳暗花明又一村。

盡管來自各方面的經營壓力和風險似乎把中小銀行逼到“山窮水盡”,但他們也逐漸找到了“抱團取暖”的方式。

2020年,中小銀行掀起了“抱團取暖”的小高潮,四川、山西、陝西和河南等多地有7起中小銀行合並重組,涉及近30家銀行機構,數量超過往年。

在專家看來,抱團取暖、合並重組的趨勢將在2021年繼續,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銀行資金和規模小的問題。

不過,在取暖的同時也要警惕風險。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此前在第二屆小微經濟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小銀行在處置風險時不能簡單的拉郎配。這樣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例如,破壞金融機構體系的完整性,立足本土、小而精的農信社受到打擊,出現越來越多大型農村金融機構,轉而追求大項目、大客戶和跨區經營,不利於農信社下沉重心進行更好的“三農”和小微金融服務。

澤平宏觀也認為,在中小銀行經營風險加大的背景下,兼並重組是大勢所趨,能夠提高抗風險能力。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小銀行快速發展的階段告一段落,未來需要差異化經營,塑造自身優勢,業務上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舍才有得。奚君羊直言,中小銀行需要專門針對自己有優勢的目標客戶設計產品,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市場空缺,並放棄其他客戶,擺脫全面開展經營業務的戰略。

在陶金看來,中小銀行存續的重要意義以及他們的經營基礎就是服務當地的中小微企業,多年扎根地方的經營為很多中小銀行帶來了服務的針對性,這些針對性服務是當地中小微企業所急需,而大型銀行往往不能有效提供的。因此,中小銀行的道路就是通過開發更多新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增強客戶粘性,提升經營可持續性。

陶金還特別提到了風控和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他認為,中小銀行在面臨激烈競爭時,需要去開拓創新業務和縫隙業務,形成本行特色業務或產品,但同時對應的風控也不可或缺。

“事實証明,部分中小銀行注重深度應用金融科技,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提升對客戶的風險識別,他們的不良率往往也是相對較低的,因此金融科技的自身研發或購買,還是能夠本質上提升銀行個人信用貸款業務的風控水平。”陶金稱。

(責編:庄紅韜、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