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征信行業跨入質變期,數據安全及隱私是重中之重

2021年01月18日08:28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促進征信業發展提質、建立健全征信體系的會議精神,堅持征信為民,規范征信業務及其相關活動,加強征信監督管理,促進征信業健康發展,人民銀行發布《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這標志著我國征信體系建設又將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我國征信體系的建設起步較晚,但得益於改革開放之后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信用交易規模的擴大、征信需求增加,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在短時間內快速建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國內就開始進行征信體系建設的探索,直到2004年和2005年,分別建成了全國集中統一的個人和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2013年,《征信業管理條例》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是征信行業的主要監管部門,從此征信行業有法可依,進入規范發展的階段。

從根本上來講,征信的發展一要走量,二要走質,量可以理解為准入,質理解為其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征信的量變在於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擴大征信開放力度。我國征信業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政府幫助征信行業迅速度過發展初期的無序狀態,形成全國統一的征信系統,起到了重要的主導作用。不過,征信行業同其他行業一樣,同樣需要豐富的市場主體,在不同經濟領域發揮作用。相較於依靠國家力量建立的公共征信系統,市場化的征信機構一直發展緩慢。但征信本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信用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企業法人來說,都是一種隱形的財富,但信用的度量又是具有一定困難和爭議的,單靠政府力量很難支撐起社會整體的征信體系,征信所需的龐大數據信息也是單靠一家機構難以收集的。

所幸近幾年來互聯網技術的興起,經濟社會中的數據數量呈指數式增加,給各類市場化的征信機構提供了發展機遇和發展思路。實際上,信用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企業法人來說,都是一種隱形的財富。進入數字時代,眾多企業也開始為便捷自身業務從不同的角度對個人、企業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從而得出信用評分,為之后的經營交易活動提供參考。但企業的征信行為說到底還是單打獨斗,沒有納入體系之中,一方面使得大量數據不能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同時還加大了對這些零散征信機構的監管難度。筆者認為,加大征信業開放力度相當於聚合這部分社會資源,促使征信服務機構提供多維度個人信用評分制度,提高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建立多元化個人征信體系,在經濟系統內形成良性循環。

征信業務的質變一定要體現在應用之上,目前國內現有的征信數據服務大都停留在整理原始數據的起步階段,信用數據分析服務不能滿足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信用服務需求,這是我國征信市場較為欠缺的地方。《辦法》在這一方面也給予了關注,對征信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的延伸,引導征信業務向更廣范圍,更深領域發展,同時也將更多的業務納入監管當中,保証市場的有序發展。

對於征信機構而言,應用是目的,獨立性則是保障,征信機構必須具有第三方的獨立性,而關於信用信息規范化使用,保障用於合法目的也正是《辦法》的關鍵內容所在。要保証征信機構在運用其掌握的海量公民信息同時,不至於因利益關聯或利益沖突而進行違規使用。除此之外,要利用科學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加工和處理,保証信用評估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做到使用而不濫用。

實際上,不論是之前開放征信機構還是近日的《辦法》出台,對於征信而言,數據隱私問題都是重中之重,征信信息的獲取源自於公民、企業等信用主體的交易行為,涉及到個人隱私、商業機密。不過可以看到,《辦法》對於相關業務的監管也做了相應的安排,我們相信監管不會走先放任后治理的道路,能夠有效從源頭上杜絕濫用公民信息的行為,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責編:庄紅韜、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