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銀行資管轉型持續推進

2021年01月08日08:52 |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小字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這意味著,在2021年,銀行理財將持續從過去的資金池模式向淨值型模式轉變。從產品打造到投資者教育,再到理財子公司發展,在新的一年裡,銀行業還有許多工作有待開展。

加速轉型

2020年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年底,提出“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並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在對沖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金融機構早整改、早轉型。

“資管機構轉型本質是打破以資金池為主的‘舊循環’和構建以淨值型為主的‘新循環’的動態過程。”興業研究首席金融行業分析師孔祥表示,打破舊循環本質是處置影子銀行體系的執行過程。從技術層面看,當前處置銀行表外舊產品中老資產不存在困難,非標回表、非標轉標、表外消化、資產轉讓、單獨訴求均可以成為處置相關資產的有效手段,但相關過程需考慮銀行自身資本水平和能承受的成本,同時關注處置節奏對信用環境的影響。

普益標准表示,2020年11月,全國銀行理財市場淨值產品存續量為25953款,環比增加1223款。從淨值轉型程度指數表現來看,2020年11月,全國淨值轉型程度指數為19.56點,環比上升1.23點,較2019年同期上升9.75點。

對於理財轉型,銀行業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開展。“下一階段,就客戶服務端而言,理財子公司投研能力、投資者培養與教育、客戶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理解接受等工作,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也是業務創新發展的發力點所在。同時,很多客戶仍習慣於購買可‘剛兌’的傳統產品,要適應淨值型產品仍然需要時間。我們也在不斷加大工作力度,適應轉型、積極轉型。”建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孫娜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補齊短板

“支持銀行理財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鼓勵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基金管理人納入銀行理財合作機構名單。”日前,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深圳先行示范區首屆金融峰會上表示。

2020年以來,監管層多次表態,鼓勵銀行理財資金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銀行業也加大了對權益類產品的布局力度。根據普益標准數據,截至2020年12月27日,銀行2020年新發權益類理財產品649隻,同比增長7.63%﹔其中,淨值型產品192隻,佔全部權益類產品的29.58%。

“從市場表現上看,2020年權益市場結構性行情明顯,為銀行理財的標准化投資和權益投資提供了充足的動力。這一年,銀行理財在權益產品和權益投資方面,都有了較大突破。”普益標准研究中心分析師楊超表示。

未來,楊超認為,銀行需要從四個方面補齊權益類投資短板。首先,要逐步理順投資運營模式,改進人才激勵機制,打造權益類投研團隊。其次,要提升自身投研實力,在間接投資方面,需建立自身的委外機構及投顧篩選機制,科學系統地進行投后管理評價﹔在直投方面,則需提升權益投資團隊對宏觀經濟、行業投資以及具體權益投資項目的分析研判能力。再次,要做好金融科技系統的支撐,建立能滿足權益類產品分析、投資交易、調倉、預警等各類操作,以及能支撐權益類產品的銷售及后續信息披露的系統,做好風險把控。此外,要做好投資者教育及投資者風險識別,平衡好投資者需求與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期望收益與資產配置。

除了布局外,產品的銷售體系也值得關注。孔祥表示,應從銷售驅動到資金沉澱,重建渠道匹配淨值型產品的銷售體系。“在打破資金池和‘剛兌’過程中,渠道應持續提升‘買方屬性’,如建立投顧體系,考慮採取‘低賬戶管理基礎收費+持續產品推薦’的模式,實現財富收入隨客戶資金沉澱而增加,減少市場波動和信用周期的影響。”孔祥表示。

子公司發展亮點多

作為銀行理財轉型的新產物,銀行理財子公司承載著銀行理財的發展希望,也是未來資管市場的重要力量。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顯示,作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要運行模式,理財子公司將迎來有序擴容。同時,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推進,中外合資理財公司也陸續獲批並開業,這有利於引進國際先進資管機構專業經驗,進一步豐富資管市場主體和產品種類,滿足投資者多元化服務需求。

伴隨理財子公司的迅速發展,相關管理辦法也在不斷落地,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了方向。比如2020年12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落地。

“中短期來看,此舉利好渠道能力較強的大中型銀行及不具備成立理財子公司條件的中小銀行。一方面,前者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另一方面,子公司設立門檻較高,未來部分中小銀行將囿於資本金約束、投研能力偏弱、IT系統建設不足等因素,主動退出資產管理相關業務,並結合自身渠道布局,更加專注於財富管理,在互聯網等第三方機構尚未加入競爭的背景下,將對其做好區域市場、增厚代銷業務收入、做大財富管理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形成利好。”光大証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預測。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我國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政策層面制度建設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理財子公司將目光瞄向養老金融業務領域。

中郵理財副總經理劉麗娜表示,理財子公司設立后,在公司治理、戰略規劃、專業人才、IT系統、產品淨值化等方面規范轉型,與母行等股東和其他關聯方之間建立嚴格的風險隔離機制,在清晰的資管法律框架下規范發展,具備開展養老業務的客觀條件。

“未來,可探索將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合規產品納入養老資金的合格投資范圍。同時,應鼓勵多元化、靈活的資產配置策略,降低養老理財產品波動性,為此,可鼓勵養老產品在股票市場的跨周期、長期限投資﹔鼓勵為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以及醫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域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劉麗娜建議。

從中長期來看,王一峰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依托母行在風險管控、項目獲取、賬戶管理、客群基礎、品牌信譽、服務場景等諸多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賬戶、受托、資管、繳費等綜合化的養老金融服務。

(責編:張文婷、李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