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麻辣財經:人身險這塊“大蛋糕”,怎樣才能合百姓“口味”?

屈信明
2020年12月24日14:05 |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小字號

人身險,是跟咱老百姓關系最密切的險種。醫療健康保險、養老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都是人們在工作生活中需要的保險保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投保商業人身險。目前我國有3億人購買長期人身險保單,被保險人接近6億人,覆蓋面達到42.7%,風險保障總額超過1000萬億元。今年1-11月,人身險保費收入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此外,保險業參與或承辦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已覆蓋10億多城鄉居民,參保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平均提高14個百分點。

人身險市場“蛋糕”越做越大,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多得讓投保者眼花繚亂。不過,人身險仍存在有效供給不足、保障水平不高等問題。

“2017年,我們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我國人身保險市場仍處於一個初級發展階段。”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說,目前我國人均持有人身險保單數僅為0.8張,僅有1/5的人擁有長期壽險保單,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商業保險產品數量不少,但產品形態單一,同質化產品較多,與人民群眾需求仍有較大距離。

如何讓人身險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風險保障?日前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進行了部署。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做好銜接補充

國務院常務會明確,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促進開發適應廣大老齡群體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范圍。

商業健康險,就是支持健康管理的保險。看病報銷費用的醫療險、確診即賠的重疾險,以及失能收入損失保險及長期護理保險等,都屬於商業健康險范疇。記者身邊不少朋友也購買了這些險種,咱們看一組數據——

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由2012年的863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706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30%。到今年11月末,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達到7641億元,同比增16.4%﹔賠付支出2531億元,同比增22.4%。“十三五”期間,健康保險新增保單件數超16億張,保額近300萬億元,健康保險賠付量達到2.5億人次。

總體來看,我國商業健康險發展較為健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保額虛高,但實際上能夠理賠支付的金額比較少。這幾年很多保險公司推出了保額幾百萬的“短期醫療險”,其實,最后能報銷的醫療費用以實際開支為准,多出的部分都是用不上的,卻已經體現在保費中。還有一些保險僅報銷醫保目錄范圍用藥,目錄外用藥一概不報銷。

“目前我國基本醫保已經覆蓋城鄉所有居民,但這個是基本的保障。很多人還需要自費部分和目錄外部分用藥,也能通過商業保險來報銷。”業內人士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就是鼓勵保險公司開發更多實惠適用的險種,保額不必那麼高,重在與基本醫保有效銜接。

黃洪表示,商業健康險要回歸本源,強化保障功能,保險公司要多推出一些保險責任期限長的長期健康保險,盡量把目錄外合理的醫療費用作為商業健康保險的保障責任范圍,降低人民群眾實際醫療負擔。

二是目前一些人身險產品期限較短,帶有一點“快餐食品”性質。這容易給投保人形成不正確的健康保障觀念,不利於健康管理和財富管理﹔此外還容易誤導消費者——近年來很多中小公司推出一年一投保的重疾險和醫療險,產品看上去“物美價廉”,但等到投保者年長多病后,保險公司可能會把這些客戶拒之門外,或大幅提高保費門檻。

我國正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健康保險保障問題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難題,也是社會問題。做好這項工作,一方面,大家要從年輕時做好保險規劃,越早投保長期保單,費用越低,晚年醫療支出越少﹔另一方面,市場開發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也要適合廣大老齡群體需要,與他們的支付能力相匹配。

“健康險市場也需要需求側管理,比如提高大家的保險保障意識。”業內人士表示,保險秉承大數法則,參保的人越多,覆蓋面越大,越有利於降成本、降價格,刺激行業推陳出新。接下來要加強宣傳,鼓勵更多人用商業健康險來完善健康保障。在供給側,保險業要加強信息系統建設、精算制度建設、定價規則建設,特別是完善疾病發生率表,做到精准定價,才能促進商業健康險更好發展。

加快養老“第三支柱”建設,支持養老保險產品創新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商業養老保險作為養老“第三支柱”建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關注。

近年來,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較為迅速,但與發達國家成熟保險市場相比仍較為滯后。到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養老年金保險原保費收入僅為551億元,在人身保險原保費收入僅佔2.1%,積累的保險責任准備金超過5600億元。

黃洪表示,銀保監會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推進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設。

——加快發展專業化經營市場主體。支持設立養老保險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等專業機構,擴大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鼓勵養老保險機構堅持專業化發展方向,積極探索長期養老金管理和養老金融服務新路子,在第三支柱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擴大商業養老保險領域對外開放。支持境外資本參股設立各類養老保險機構,支持外資保險公司經營商業養老保險業務。通過引入國外成熟的養老保險業務經營和養老金管理經驗,提升我國保險業經營水平。

——加大養老保險產品創新。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適當擴展保障責任,提供更加靈活的養老金積累和領取服務,支持保險機構立足消費者需求,創新發展提供具備長期直至終身領取功能的養老年金保險,特別是能夠與其他養老金融產品所積累的養老資金有效對接的即期年金產品。

——強化養老保險基礎建設。完善數據標准,規范商業養老保險相關統計標准和統計規范,加強商業養老保險信息統計和保單管理,修訂完善行業經驗生命表、疾病發生率表等數據基礎,加強與養老健康領域機構合作,多維度增加數據積累。

目前我國還有約4000萬失能、半失能人口,發展長護險對於一些沒有患病但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十分重要。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陳映東說,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14家保險公司參與了全國15個省35個城市的長期護理保險項目,覆蓋人群超過5000萬,為35.8萬人提供了長期護理待遇,在提升參保對象生活質量、保証長護政策落地實施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陳映東說,銀保監會將加強與國家醫保局溝通合作,支持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近期將出台試點規范性文件,重點對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投標行為、服務能力、財務管理、風險調節機制、市場退出進行規范,壓實公司主體責任,確保服務水平和理賠質量,嚴肅查處違規問題。

銀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要量力而行參與長護險服務,加強數據分析和經驗積累,合理設計保障方案,科學核定成本費用,嚴禁低於成本價惡性競爭行為,確保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平穩有序進行。

 

(責編:杜燕飛、勾雅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