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非遺傳承人經營企業憑証書最高能申請貸款300萬元

“徽藝貸”成了“及時雨”(財經眼·小微融資新故事②)

本報記者  吳秋余  葛孟超
2020年11月02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古法榨油非遺技藝傳承人焦新元(左)向銀行信貸員介紹作坊經營情況。
  圖②:焦新元在灌裝菜籽油。程永立攝

  老作坊煥發新活力

  “以前老鄉空有一身技藝,卻沒法貸到款,生意總也做不大,現在‘徽藝貸’讓手藝人憑借自己的技藝就能直接獲得貸款”

  秋天的黃山,天高氣清,草深果紅。黃山風景區西大門山腳下,近處馬頭牆黑白相映,遠處山嶺間霧氣氤氳,好一派徽州氣象。安徽黃山市黃山區焦村鎮龍源村村民焦新元的古法榨油作坊,就坐落在這裡。

  轉過街角,還未進門,“嘿!呀!嘿!呀!”的號子聲就傳進了記者耳朵,空氣中飄著濃郁油香。“古法榨油在這裡已經傳承300多年,我16歲拜師學藝,干了47年。”老焦膚色黝黑、手掌厚實、手指粗壯,一看就是個長年干活計的人。

  脫粒、去殼、磨碾、蒸坯、包餅、上榨……古法榨油要經過多道工序,步驟繁多。“別看是小作坊,這門手藝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哩!”老焦打開了“話匣子”。

  說話間,老焦開始進行古法榨油中最關鍵的一步——榨油。隻見他在榨樘裡用石塊壓牢了十幾塊菜籽餅,在榨機上裝好木頭楔子,便擺動起三四米長、200多斤重的大木錘。碩大的木錘在老焦手裡格外“聽話”。“出油了!”伴隨著“砰砰”的撞擊聲和“嘿呀”的號子聲,金黃的菜籽油慢慢從榨樘裡流了出來。

  老焦的作坊不大,整齊擺放著三台榨機。他帶記者走進作坊的裡間,那裡擺了五六口大缸。“這一缸油有500斤,那一缸有900斤。”挪開大木蓋子,滿滿一缸菜籽油晃動著似要躍出缸口。

  “老焦啊,上次我來的時候還沒這麼多油,幾個月就新產了這麼多,你這兒快裝不下嘍。”和記者同行的建設銀行黃山市分行黃山區支行行長程永立笑著說。

  “有了你們的貸款,這活不就更好干了嗎?”老焦說著打開了倉庫門,滿庫的麻袋映入眼帘。“今年年景好,菜籽又大又飽滿,出油率很高,有了‘徽藝貸’提供的50萬元貸款,我一下收了十幾萬斤菜籽,生產經營有保障。”老焦說。

  開心的不隻老焦。“老焦人實在,別人收菜籽都是2塊3毛錢一斤,他最高能給到2塊7毛錢一斤,我們都願意賣給他,今年一下子就收了我們家6萬斤菜籽,錢款一次付清。”安徽黟縣宏潭鄉佘溪村村民方啟峰說。

  這個讓老焦和鄉親們獲益的“徽藝貸”是什麼?“以前老鄉空有一身技藝,卻沒法貸到款,生意總也做不大,現在‘徽藝貸’讓手藝人憑借自己的技藝就能直接獲得貸款。”建行黃山市分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胡雪生告訴記者,“徽藝貸”是他們今年新推出的一款貸款產品,授信時,隻要是非遺傳承人,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就能申請到最高3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

  萬安羅盤制作技藝、徽硯制作技藝……在黃山市,像古法榨油這樣的非遺項目還有很多。胡雪生指著手裡的黃山市非遺傳承人名單如數家珍地說:“像老焦一樣,資金短缺往往成為制約非遺傳承人發展的重要因素,‘徽藝貸’專門針對他們的融資難題,讓手藝人能更方便快捷地獲得資金支持。”

  好產品突破“准生”難

  “‘徽藝貸’的誕生其實充滿曲折,因為它要跨越傳統小微貸款模式的一些障礙”

  “徽藝貸”好在哪兒?老焦有發言權。

  “過去想貸款,房產土地是個寶,辦手續煩得不得了。”老焦回憶說,以前銀行一般隻認房產証、村裡出具的土地証明等,不辦抵押不給貸款,材料加起來有好幾本書那麼厚,光簽字就得半個多小時。“手藝人沒有抵押物,貸款基本不可能。”

  “徽藝貸”不一樣。“隻要提供非遺傳承人証書、營業執照等幾樣材料就可以,不需任何抵押和擔保,年利率隻有3.75%。”老焦說,不僅手續簡單,針對非遺手藝人“越老越吃香”的實際情況,“徽藝貸”還打破60歲以上客戶不能放貸的限制,讓很多老藝人更好施展才華、傳承技藝。

  這樣的好產品,為啥現在才推出?“‘徽藝貸’的誕生其實充滿曲折,因為它要跨越傳統小微貸款模式的一些障礙。”胡雪生的思緒回到了一年前,“產品立項之初,分行組織開了幾次會探討可行性,作為主要牽頭人,我當時壓力特別大。”

  “第一次開會,大家拋出的全是質疑。”胡雪生回憶說,有人擔心沒有抵押和擔保,借款人拿到錢就跑了﹔也有人質疑貸款利率太低,銀行根本不賺錢﹔還有人直截了當地說:“傳承非遺是文化部門的責任,和我們銀行有什麼關系?”經過幾番激烈爭論后,“徽藝貸”始終無法取得“准生証”。胡雪生干脆提議,請相關同事去實地考察后再下結論。

  百聞不如一見,實地考察讓很多人改變了最初的看法,程永立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經驗告訴我,保証資金安全,就要先對客戶人品做全面了解。”程永立說,第一次來到老焦的作坊,他只是簡單詢問了一下生產經營情況,出門后扭頭就進了老焦鄰居家。

  “老焦這人不錯,平時鄉親賣給他菜籽,都是約定好一斤菜籽折算幾兩油。他接手這個作坊幾十年了,從沒短過別人一兩油,每一筆賬都清清楚楚,不信你去他辦公室看看。”聽了鄰居介紹,程永立將信將疑地來到老焦的辦公室。果真,牆上密密麻麻挂滿了幾十個像日歷牌一樣的賬本,最早的竟能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一次不夠,第二次造訪時,程永立心裡還在犯嘀咕。“老焦是非遺項目區級傳承人,作坊去年現金流水200萬元左右,理論上可以貸款50萬元,可小微企業現金流水不一定靠譜,一紙傳承人証書真的值50萬元嗎?”

  “沒想到這次還沒走到門口,我就下定決心給他貸款了。”程永立說,再訪老焦作坊時,剛拐進街角,就看到一排旅游大巴停在門口,拉來眾多慕名參觀古法榨油技藝的游客。

  這讓心存疑慮的程永立放了心,“我們的經驗是,一看非遺傳承人級別証明,二看客戶信用,三看企業經營情況,這樣就能有效防控風險。綜合各種因素判斷,老焦這個手藝既有經濟價值又有文化價值,完全可以放貸。”

  在走訪調研40多戶非遺傳承人后,胡雪生的想法漸漸取得大多數同事的支持,“徽藝貸”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建行黃山市分行行長方志明介紹,截至9月末,建行黃山市分行已運用“徽藝貸”支持了包括老焦在內的29戶非遺傳承人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00多萬元,目前未出現不良貸款。“雖然推出時間不長,但一推出就得到市場認可,建行安徽省分行已在全省推廣。”方志明說。

  小貸款發揮大作用

  “‘徽藝貸’在促進非遺技藝保護、傳承、再創新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讓人們看到了手藝人的價值所在,這也是我們設計產品時的初衷”

  推動銀企良性互動、促進非遺技藝保護傳承……“徽藝貸”發揮了大作用。

  ——讓非遺技藝得到更好傳承和創新。

  “爸爸,我也打算學習榨油手藝,回作坊跟您一起干。”老焦的油坊生意越做越大,讓原本想改行的兒子動了心。“這是兒子第一次這麼和我說,看來這手藝后繼有人了!”老焦很高興。

  改變不僅發生在老焦家。鄭影君是黃山市柏翰堂雕刻工作室的負責人,也是一名徽州三雕的市級非遺傳承人。今年5月,他獲得了70萬元“徽藝貸”純信用貸款,年利率與老焦一樣,都是3.75%。

  “有了‘徽藝貸’的支持,我能更深入地鑽研木雕技藝。”鄭影君說,他用貸款資金購買了一塊極為難得的沉香。“這塊沉香可以雕刻成臂擱,寫毛筆字時用來支撐胳膊。據我了解,以前還沒有人用沉香雕過臂擱,得好好琢磨一下。”

  “‘徽藝貸’在促進非遺技藝保護、傳承、再創新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讓人們看到了手藝人的價值所在,這也是我們設計產品時的初衷。”胡雪生說。

  ——探索出小微貸款良性互動新模式。

  經常和小微客戶打交道,其中不少是非遺傳承人,胡雪生對他們面臨的資金困難很了解,但如何才能讓手藝變貸款,答案並不簡單。

  胡雪生介紹,非遺傳承人是各級政府評選出來的,條件十分嚴格,有的五年十年才評一次,這既是對傳承人技藝的評定,也是對他們信用的肯定,選擇這個作為貸款多少的參考標准,再加上對企業現金流的審慎查驗,就能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為小微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銀行與實體經濟是唇齒相依的關系。“‘徽藝貸’的不少客戶屬於黃山市重點培育的行業,把這塊服務做好能為我們積累一批高質量客戶。”程永立認為,雖然現在“徽藝貸”的利率比較低,有時甚至低於資金成本,銀行放貸可能虧錢,但隻要這些客戶的經營越來越好,“盤子”就會越做越大,為銀行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突破了傳統貸款方式的“禁區”。

  “徽藝貸”的探索,引發了商業銀行的思考。既然非遺傳承人能夠憑借自身技藝獲得貸款,那麼科學家、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工也可以通過技術獲得貸款。

  “人才是重要發展資源。”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葉紅雲告訴記者,與“徽藝貸”模式類似,目前建行在山東、江蘇等省份已經開始探索和落地“人才貸”的實踐,擁有各類“高端人才”“領軍人才”的企業,可以按照人才等級獲得不同程度的信貸支持。

  “過去銀行重視‘物’的價值,‘人’的價值難以確定,但現在技藝、技術等逐漸有了客觀的評價體系,‘人’的價值也逐漸受到銀行的認可。”葉紅雲說。

  “嘿!呀!嘿!呀!”老焦的作坊裡又響起了號子聲。

  “老焦!打點油!”“好嘞!”老焦熟練地拿起油斗對准油壺。“現在客人多了,菜籽油供不應求,我打算再增加6台榨機。”老焦擦了擦作坊的招牌,笑著說道。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2日 18 版)

(責編:杜燕飛、羅知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