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深貧堡壘的金融“利器”
國開行出實招支持“三區三州”等深貧地區脫貧攻堅

“我今年畢業找到了一份工作,收入還不錯,父母不用再那麼操勞了。”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的彝族小伙吉克依果露出了笑容。吉克家裡有兄妹四人,先后都考上了大學。由於父母務農,收入微薄,供四個孩子上學面臨很大壓力。“國家開發銀行助學貸款及時幫助了我們,我們四個人都申請了貸款,解決了上學的學費問題。”如今,隨著吉克依果參加工作,家裡的負擔減輕,他的弟弟妹妹開始考慮考研繼續深造,更好地用知識改變命運。
除了大兒子順利就業,吉克家今年還有一件大喜事。得益於國開行支持的美姑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吉克一家人從遙遠偏僻的山村搬到了依托小集鎮新建的安置小區。在寬敞明亮的三居室裡,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正在徐徐展開。
這是國家開發銀行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助力貧困百姓改善生活條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國開行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功能作用,通過強化政策傾斜、加強銀政合作、壓實攻堅責任等方式,切實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支持力度。截至今年8月底,國開行已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發放扶貧貸款7189億元,有效緩解了這些地區發展面臨的資金制約。
超常規舉措:堅決啃下深貧“硬骨頭”
“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硬骨頭”。深貧地區一般自然條件惡劣、生產方式相對落后,且政府財力有限,市場主體發育緩慢,依靠其自身力量和常規舉措實現穩定脫貧存在較大困難。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就得下定超常的決心、拿出超常規的有效舉措。多年來,國開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信貸政策更優、貸款定價更優、審批流程更優、資源配置更優、服務方式更優”的“五個更優”原則,切實落實差異化政策和超常規舉措,不斷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支持力度。
在客戶准入方面,國開行適當放寬對深度貧困地區借款人的准入要求,讓更多中小微企業獲得支持﹔在貸款定價方面,國開行對深度貧困地區給予優惠,切實降低融資成本。此外,國開行還在貸款發放、貸后管理等方面,針對深度貧困地區項目作出專門規定,以超常規舉措堅決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
攻克深度貧困這個脫貧攻堅最頑固的堡壘,還需要凝聚各方合力。國開行強化銀政合作,連續三年在四川涼山、甘肅臨夏、青海西寧召開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與“三區三州”地方政府共商扶貧舉措。國開行涉及“三區三州”的六家分行分別與有關地方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形成了政府、國開行、企業密切配合、積極聯動的工作局面,為攻克深度貧困打下良好組織基礎。同時,國開行發揮客戶資源優勢,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積極對接東部企業和“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合作需求,為深度貧困地區提供優質高效的開發性金融服務。
基礎設施建設:通路通電通希望
深度貧困地區往往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基礎設施欠賬多、短板突出。雲南怒江州位於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四山夾兩盆”的獨特地貌,使得修路架橋異常艱難。很多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村落缺乏對外聯系的通道,“路不通”已經成為當地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大障礙。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國開行雲南分行發放貸款2.4億元,支持怒江蘭坪縣“直過民族村村通公路項目”建設,改善了20余萬各族群眾的交通出行條件。在很多少數民族聚居的山村,柏油路修到了農戶門口,讓這些千百年來的封閉村落打開了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門。
在四川涼山州,國開行發揮集中、大額、中長期的資金優勢,向樂西高速、雅西高速、西攀高速、沿江高速、德會高速等公路交通大動脈,以及成昆鐵路復線(涼山段)等鐵路項目提供支持,為促進加強大山中的百姓與外界的交流聯系作出了積極貢獻。一位當地扶貧干部告訴記者,過去路不通,貧困百姓和外界交流的機會少、意願低,祖祖輩輩都過著差不多的生活。現在路通了,更多人走出去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就把現代化生活方式和理念帶了回來,帶動更多貧困百姓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同時,國開行根據涼山州水利資源、風能資源豐富的稟賦條件,大力支持當地水電、風電建設。近年來,國開行四川分行累計向涼山23個水電項目發放貸款366億元,支持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超過2900萬千瓦﹔向16個風電項目以及昭覺縣、喜德縣、普格縣光伏項目授信108億元、實現發放64億元,支持裝機容量180萬千瓦。以德昌風電場為例,這是涼山州首個風電項目,總裝機規模40.95萬千瓦,國開行向其發放貸款17.2億元,支持項目順利建設投產,在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並貢獻稅收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電力保障,有力支持了脫貧攻堅工作。
易地扶貧搬遷:走出大山,走向富裕
涼山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四川省民族類別和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深山路遠、貧瘠高寒,在涼山州的一些地方,一方水土已經不能養活一方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讓久居深山的百姓告別大山,住進集中統一修建的居民樓中,就近發展特色產業,這是當地貧困百姓實現小康生活的一條重要途徑。近年來,國開行積極支持涼山扶貧任務最重的昭覺、美姑等縣實施易地搬遷,已累計發放中長期貸款24.3億元,受益群眾達20余萬人。
在美姑縣牛牛壩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一排排整齊的白色樓房襯著遠處的高山,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過去住在山上潮氣重,到雨天屋裡還會漏雨,這腿腳都有風濕,出趟門很不方便”。一位搬遷群眾告訴記者,“現在住進樓房,居住條件簡直天差地別,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搬得出”不是終點,還要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的群眾穩得住、能致富。牛牛壩鄉的很多搬遷群眾可以就近到安置區旁的彝繡產業扶貧車間從事刺繡工作,每個月可獲得2000多元的收入。在雲南怒江州,國開行融資支持的怒江天然飲用山泉水廠正在建設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怒江州最大的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為周邊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提供大量工作崗位,讓他們可以在家門口安心致富。
扶持特色產業:筑牢穩定脫貧基礎
深秋的新疆南疆四地州,一派“沙海綠洲、林果飄香”的景象。南疆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孕育出了糖分足、色澤艷、口感好的天然有機瓜果,其中紅棗、葡萄、香梨、核桃的產量居全國首位,是名副其實的“瓜果之鄉”。林果業收入在南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佔比超過40%,在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株株果樹綠了戈壁,一顆顆金果富了群眾。國開行新疆分行緊緊把握瓜果業這一南疆特色產業,與果業集團簽署《脫貧攻堅戰略合作協議》,創新產業扶貧方法,短短一個月內向7個扶貧項目融資6.2億元,支持果業集團在莎車等南疆5個挂牌督戰縣建設批發交易市場並進行林果產品收購,以“扶貧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南疆10個扶貧挂牌督戰縣數萬名貧困群眾實現了從豐收到增收。
在雪域高原,國開行西藏分行將弘揚藏文化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多措並舉支持拉薩市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園項目。該項目以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集合《金城公主》室內歷史舞台劇、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園、項目配套服務設施等功能建設於一體。項目運營方通過吸納就業等方式,帶動3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脫貧,有效拓寬貧困群眾以業脫貧渠道,增加經濟收入,促進持久穩定脫貧。
東西部協作也是發展當地產業經濟、促進群眾脫貧的重要一環。國開行廈門分行今年以來發放3.1億元貸款,支持廈門市企業與深貧地區開展勞務協作,赴“三區三州”之一的甘肅省臨夏州吸納當地群眾就業,惠及32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從融資到融智:“授人以漁”助脫貧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舉措。國開行在四川涼山州構筑了覆蓋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全學齡”教育扶貧模式。在學前教育方面,國開行累計發放貸款23.5億元,支持全州450所鄉鎮幼兒園及1所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的統一建設,可解決9萬多名學齡前兒童學前教育及師資來源問題。在中等教育方面,國開行捐贈資金資助了全州1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完成3年高中階段學業。在高等教育方面,國開行生源地助學貸款已覆蓋涼山州全部17個縣市,累計發放貸款10.1億元,支持學生6.7萬人、13.9萬人次。
在西藏,國開行加強與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及監管部門溝通對接,今年首次試點開展生源地助學貸款業務,更好滿足西藏學生赴區外高校就讀的貸款需求,預計首批將惠及500名學子。
為夯實深度貧困地區長遠可持續發展基礎,國開行還通過規劃、培訓等方式,積極提供“融智”服務。國開行為新疆南疆四地州、雲南怒江州等編制了31份規劃咨詢報告,實現“三區三州”全覆蓋﹔累計舉辦9期深度貧困地區地方干部培訓班,對來自214個深度貧困縣的857人次地方干部進行培訓,為深度貧困地區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國開行扶貧金融事業部有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國開行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瞄准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攻堅力度,狠抓工作落實,全力支持“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堅決啃下深貧地區脫貧攻堅這一“硬骨頭”,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