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專家: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開啟中國經濟發展新篇章

2020年08月09日08:47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杜燕飛)8月7日,以“全球動蕩,經濟突圍”為主題的第二屆雁棲湖論壇在北京召開。

雁棲湖論壇發起人、阿拉丁控股集團董事長陽仁強,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銀河証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等嘉賓出席論壇。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要有一個再調整的過程,要以強大國內市場構建高水平國內大循環,暢通中國大循環,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世界經濟擺脫困難提供支持,為中國經濟全球化掀開新篇章。

以強大國內市場構建高水平國內大循環

劉元春認為,當疫情從阻擊戰、遭遇戰、總體戰向持久戰轉變時,宏觀經濟政策和戰略思維需要再調整、再定位。宏觀目標的調整要中期化統籌,在發展理念裡增加風險理念、安全理念,其中很重要的是在實體經濟循環中增加金融風險。

“疫情的常態化導致格局、趨勢、規律發生變化,宏觀經濟政策一定要看到風險和機遇,安排好微觀群體的生活和工作。”劉元春說。

李稻葵表示,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在未來5年到10年或將持續低迷,中國也面臨量和質兩方面提升挑戰。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

在他看來,內循環和外循環是辯証統一的關系。內循環的內涵包括大幅度提升中國的最終需求、建立統一大市場和科技上的自主創新能力。內循環是國內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的、主要的動力來源,能夠提升中國的經濟總量。外循環帶來質的提升,要求我們持續學習,讓中國開始領先的科技走向世界,最終做大做強。

“在這其中,城鎮化是內循環的根本,加強包括醫療、教育在內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對地方的激勵要從生產側轉向消費側。”李稻葵表示。

王微認為,中國今天正處於用自己的強大市場和國內經濟循環相互促進的關鍵階段,要以強大的市場吸引全球的商品、資源、要素為我所用,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支撐,這是國內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據王微介紹,目前,中國消費正處在大變革的階段,具有提質、轉型、換道、分層和市場重塑等特征。政府要加快推動消費變革的實現,為中國未來國內市場的大循環形成和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相互促進提供非常好的政策環境。

王微進一步解釋說,要從提質擴容的角度促進更高品質的消費和新消費的形成,推進制造業、農業轉型升級,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多種形式保障就業,提高老百姓消費能力﹔通過消費信貸,普惠性金融為年輕人更快的釋放消費能力提供支持﹔更要通過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全社會資源要素的合理利用,提高經濟效率,提升經濟增長水平,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為形成更加強大的市場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提供堅強的基礎。

開啟中國經濟發展新篇章

張燕生認為,目前,全球貿易格局出現大變局,中國的外貿、投資形勢也在發生變化。同時,我國市場的規模和容量也在擴大和上升。

為此,要推動深化東亞生產網絡,形成本地需求、本地創新、本地宏觀政策協調的新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行動﹔推動跨境創新網絡的建設,形成科學技術創新的全方位國際合作的創新新環境。

“未來30年,中國企業家們做好創新的准備,同時要合規,並提高產業鏈水平和產業基礎能力。”張燕生說。

左小蕾表示,按照比較優勢進行全球配置資源,形成全球產業鏈,然后進行比較優勢基礎上的貿易,是最優的,也是最理想化的。中國14億人口,這是經濟發展最強大的驅動力,最大的空間。

陽仁強認為,社群經濟是電商經濟的下一站,把開放社交作為底座,上面有內容、有商業,形成一個立體的生態,希望社群與商業信用,與區塊鏈結合,降低商業交易成本。

在張立群看來,激活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充分釋放潛力,不僅帶動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會形成強有力的拉動。在世界經濟恢復過程中,中國因素會顯著增強,這為中國處理各種國際關系擴展了空間。

“中國要有信心,通過補短板、激活內需,真正把中國經濟的大循環暢通起來,帶動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為世界經濟擺脫困難提供支持,為中國經濟全球化掀開新篇章。”張立群表示。

(責編:杜燕飛、王宇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