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促綠色復蘇 香港推“減廢回收2.0”

本報記者 金 晨
2020年07月18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為“綠在區區”沙田流動街站員工幫助市民回收廢舊塑膠。
  (資料圖片)

  惜物減廢,香港在行動!

  為配合“綠色復蘇”及環保經濟發展,香港環境運動委員會與環保署近日開展“減廢回收2.0”宣傳運動,在繼續推動源頭減廢的同時加強引導市民善用社區回收網絡,實踐惜物減廢的綠色生活,促香港實現“綠色復蘇”。

  廢塑膠回收重點推進

  推進惜物減廢,加強廢膠回收是關鍵。作為本次“減廢回收2.0”宣傳活動的重頭戲,鼓勵市民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使用、加強廢塑膠回收的“走塑”文化推廣受到各界關注。

  在惜物減廢推進過程中,廢膠回收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軟肋”。環境保護團體“綠惜地球”提供的數據顯示,香港廢塑膠回收率近年來不斷下跌,2018年全港整體廢膠回收率僅為7%,其中市民使用最多的1號PET膠樽(塑料瓶)回收率更是低至0.2%。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介紹,目前香港廢膠回收系統“發育尚未健全”,日均回收量隻有4噸左右,而兩家新建塑膠回收廠計劃年內投入使用,屆時全港廢膠日處理量超百噸。若現時廢膠回收量無法增加,他擔心將有本地塑膠回收廠未投產就已結業。這不但打擊本地回收業,更會令市民失去動力回收塑膠。

  為配合垃圾征費計劃順利實施,特區政府早前宣布將提供每年度8—10億港元預算,以加強資助減廢回收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如今垃圾征費計劃“擱淺”,相關草案也已終止審議,有環保人士擔憂相關資助和各項先導計劃的實施落實將更加困難,推進廢膠回收將“遙遙無期”。

  針對社會各界的質疑,香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接受港媒採訪時強調,政府不會停止減廢工作,將加大力度推出包括多種可回收廢物在內的“中央回收計劃”,繼續強化惜物減廢。針對廢塑膠回收,政府計劃在東區、沙田和觀塘率先推行“廢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並視情推廣至其他各區。其中東區的先導計劃已於今年初展開,至今已有半數屋苑參加。

  此外,政府還將聯手塑膠飲料容器生產企業推出“入樽機”先導計劃,投放至港鐵站、屋苑等人員密集場所,以配合日后推出的“生產者責任計劃”。環保署還將設立“綠展隊”提供外展服務,第一時間向公眾提供最新的減廢回收資訊,並同物業管理公司一道協助市民參與廢膠回收。

  家居廚余變廢為能

  自動感應開蓋、投入廚余垃圾、刷卡確認……今年,香港多個社區將率先用上最新的廚余垃圾智能回收桶,市民在家門口即可體驗衛生、便捷的廚余回收新方式,讓家居廚余“變廢為能”。

  近年來,香港棄置廚余垃圾量不斷上升,然而完善的回收利用系統卻遲遲沒有建成。據黃錦星介紹,目前全港回收的廚余垃圾主要在位於大嶼山小蚝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進行處理,日處理量在200噸左右,而當前全港每日廚余垃圾回收量隻有約74噸,遠遠沒有用盡小蚝灣廚余場的處理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家居廚余垃圾回收量,環境局將配合“減廢回收2.0”推出“家居廚余回收變電計劃”,優先資助那些有廚余垃圾回收經驗的社區和住宅購置安裝廚余垃圾智能回收桶,以鼓勵更多住戶參與廚余回收。目前已有數十個社區住宅申請參與回收計劃,所有回收的廚余垃圾將由相關部門統一運輸至小蚝灣廚余場處理,並在此“轉廢為電”。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小蚝灣廚余場並非僅供家居廚余回收使用,還要服務餐廳、酒店等企業機構。環保署數據顯示,目前全港每日棄置堆填區的廚余垃圾超過3500噸,其中近半數由工商界企業機構產生。若政府要求小蚝灣廚余場同時承接工商界與家居廚余回收處理任務,恐其處理能力遠遠不敷需求。

  對此有環保團體建議,政府應在推動廚余垃圾回收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處理系統,確保廚余從回收到再利用形成穩定的鏈條。此外,有能力的大型企業也應盡快建立自己的廚余收集和處理系統,這樣既能在響應環保的同時提升企業形象,又可為家居廚余回收讓出更多余量。

  回收網絡加速整合

  自2015年正式啟動以來,“綠在區區”項目一直致力於推動地區層面的惜物減廢及干淨回收。不過根據香港審計署日前公布的報告,目前全港18區中還有7個“綠在區區”項目處於規劃或選址階段,多個項目在活動舉辦及物料回收上仍未達標。

  有不少環保人士就此批評稱,“綠在區區”項目缺乏統籌、“各自為戰”,以致回收成效不夠理想。面對種種質疑,黃錦星表示將努力提升現有社區回收中心的規模並增設新的回收點,逐步將其服務范圍擴展至全港18區。與此同時,政府還將加強地區網絡回收,整合“綠在區區”與社區回收中心,並設立定時定點街站甚至租用街角地鋪,共同構建全港回收新網絡以便利各區市民,讓“無‘綠在區區’的地區亦可享用同等服務”。

  黃錦星介紹,“綠在區區”和社區回收中心整合完成后,接收物品種類將從原有的“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進一步擴充至8類可回收廢舊物品,包括不同種類的塑膠、玻璃容器,充電池、小型電器等,可謂“不止三色這麼簡單”。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網絡會確保妥善處理接收的干淨回收物,並將之轉廢為材﹔至於含有害化學成分的電池、電器等回收物也將得到專門處理,並以適當形式用於資源循環。

  為了確保完成社區回收網絡整合所增加的工作量,環境局還推出“綠色就業”計劃,創造超過1000個長期及臨時職位﹔此外政府還會向環保業界提供資助,鼓勵其招收應屆畢業生,在保障青年就業的同時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環保事業,推動香港實現“綠色復蘇”。“希望‘綠色復蘇’可以幫助到就業、企業,同時令整個社會包括環保方面可以持續發展。”黃錦星說。

(責編:孟哲、羅知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