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22條“硬核”措施促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記者 魏來
2020年07月13日09:06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在業內人士看來,《關於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將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共同構筑起全方位支撐示范區發展的政策體系。   

  為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合力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下稱“示范區”)高質量建設發展,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近日共同發布《關於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支持政策》)。

  針對兩區一縣提出的現實需求問題,《支持政策》在兩省一市政府事權范圍內進行制度設計,謀劃制度供給,盡可能為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提供更為有力的制度保障,從改革賦權、用地保障、要素流動、財政金融支持、“新基建”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管理和服務創新、組織保障八個方面,提出22條具體政策措施。

  財政、金融政策齊發力

  加速示范區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源的支持。《支持政策》提出,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明確兩省一市共同出資設立示范區先行啟動區財政專項資金,3年累計不少於100億元。同時,擴大金融領域開放,加大金融創新力度,積極發展與一體化示范區相匹配的特色金融,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對跨越兩省一市邊界的示范區而言,真正推動一體化發展的瓶頸正在於各自差異的財稅政策和金融體系,尤其是財稅利益共享、金融要素自由流動,是真正撬動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點。”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陶希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專項資金的設立,為示范區切實推進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布局、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實質性一體化行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示范區執委會發揮更大、更有效的跨區域調控賦予了強有力的工具。

  民銀智庫宏觀區域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習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示范區的先行啟動區面積660平方公裡,包括5個鎮,人口約在百萬級別,三年累計不少於100億元的專項資金,人均可達萬元級別。

  “此外,還將配套中央轉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債券,從數額看財政支持力度較大。再搭配金融資金,尤其是金融開放和綠色金融,有助於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有望撬動千億級資金規模,對先行啟動區的發展形成實質性利好。”應習文稱。

  此外,《支持政策》明確,支持符合條件的各類資本在示范區依法設立銀行、保險、証券、基金以及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跨區域在示范區設立分支機構,深化業務創新。支持在示范區發展綠色信貸,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証券,推行綠色保險,開展水權、排污權等創新業務。

  “金融開放政策,有助於資金要素向示范區集聚和流動,提高金融資本配置效率。尤其是綠色金融的發展,可通過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引導,對做大做強示范區綠色產業、促進示范區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均將產生重大的現實意義。”陶希東指出。

  強化用地保障助力跨界融合

  《支持政策》明確,強化用地保障,示范區建設項目用地指標由兩省一市優先保障,並建立建設用地指標周轉機制,周轉期最長不超過5年,保障示范區重大項目實施。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能,鼓勵土地混合利用。

  陶希東表示,《支持政策》是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的具體落實和細化,其中土地建設用地指標在示范區內的跨省優先保障、統籌調劑和周轉,必將為“行政區經濟”的跨界融合與高質量一體化注入新活力和新動力。

  “強化用地保障政策的出台,有利於整合土地資源,確保軌道、高速公路、國道、航道、通用機場等重大區域性基礎設施項目得以落地,為示范區一體化發展注入新活力。”陶希東指出,“同時,此舉還有利於按照綠色發展的戰略功能定位和要求,科學高效的配置重大綠色產業布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秩序,提高整個區域的地均產出和土地價值,從而為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升級等注入發展新動力。”

  應習文認為,示范區最重要的目標是建成人地和諧的生態高地,因此對保障耕地和生態用地要求很高。

  “面對土地要素的制約,正需要發揮一體化機制下的協調周轉機制。”應習文表示,政策對提高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的土地配置效能、落實土地節約利用原則、解決重大項目用地指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促資源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

  《支持政策》明確,促進資源要素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信息共享。探索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和激勵機制,推動示范區內科技創新券通用通兌,探索“揭榜制”科研項目立項和組織機制。推進統一相關職業資格考試合格標准和職稱評審標准,完善吸引海外人才制度,放寬外國高科技人才相關限制。

  華略智庫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永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示范區是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引領下的特殊合作區域,主要目標是打破我國固有行政區劃邊界,推進綠色、高效發展一體化。因此,在22條政策裡,絕大部分與加快要素一體化配置相關。”

  陶希東表示,從全球來看,世界競爭已轉向“創新競爭賽道”。創新生態系統的打造,是一個區域或城市搶佔發展制高點的關鍵所在。

  《支持政策》確立的有關各類資源要素的跨界自由流動、共建共享舉措,尤其是科技創新要素的流動共享,將直接加快示范區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進程。

  陶希東認為,這將會帶來兩大效應。第一,加快各類科技信息和創新成果的跨界流動、共享、轉化速度,促進示范區科技要素供需對接與整合,形成跨區域協同創新體體系,在交易互動共享中將會孕育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創新高地建設。第二,職業資格考試與職稱評定標准的統一,為各類科技創新人才在示范區的跨界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提供了條件,示范區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和聚合力將會顯著提升。

  應習文表示,《支持政策》通過推進教育資源共享、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推動文化旅游發展、放寬科技人才准入等方面,吸引人才、技術、勞動力等多項要素進入先行啟動區,緊緊抓住了區域發展就是要“吸引各方要素匯聚,推進要素市場化”這一關鍵。

  “目前來看,跨行政區域進行市場化資源要素配置,最難的就是金融、財政、土地和數據。《支持政策》有關金融、財政、土地的一體化舉措具有深遠的積極作用。”趙永超指出,首先,探索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的新機制,通過市場機制一體化激活示范區內要素流動性,釋放級差價值。其次,以綠色經濟為突出特征,探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新模式,發揮協調發展和綠色發展兩個新發展理念的疊加效應,將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具備引領價值。第三,形成一整套具有創新引領作用的“樣本”,為全國類似地區提供發展標杆,待成熟后,可在長三角或其他一體化發展區域進行復制推廣。

  “以上三點是示范區有別於其他試驗區的鮮明特點,在我國啟動內外‘雙循環’的背景下,具有相當深遠的示范價值。”趙永超強調。

(責編:杜燕飛、孟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