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2日17:03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各界關心的熱點,更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人民網“金台圓桌”特別推出兩會對話系列專訪,探討相關問題。
人民網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杜燕飛)全國兩會期間,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護理保險是解決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護理難題的重要方式。他建議盡快建立統一的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緩解養老難、養老貴問題。
圖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
據李曉鵬介紹,2016年6月,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在2020年之前,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
“3年多以來,15個城市的試點,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積累了不少經驗,也發現一些問題。”李曉鵬表示。
一是供需失衡,長期護理難題待解。李曉鵬認為,我國快速城鎮化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家庭結構變得小型化、空巢化,失能老人照護給家庭成員帶來巨大壓力,社會化長期護理需求與日俱增。然而,由於長期資源投入不足、相關社會保障體系落后,長期護理服務供給短缺,供需之間存在較大缺口。
二是無章可循,試點效果不理想。李曉鵬表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採用自下而上的探索方式。由於缺少頂層設計,缺乏國家層面的法律和制度支撐,地方政策的隨意性較大,試點效果不夠理想。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籌資難、保障覆蓋范圍狹窄、給付比例低、評估標准不統一、給付過程漫長、地區收支差異巨大等問題。
三是投入不足,保障能力相對有限。一些試點城市因為財力有限,對長護險保險制度的推廣與投入力度較小。“這就造成制度的保障功能偏弱,給付標准偏低,賠付金額與實際護理成本之間差距較大。”李曉鵬說。
四是配套缺失,生態體系建設滯后。李曉鵬說,由於試點政策碎片化,制度不夠穩定、標准不統一,養老企業難以制定可復制的商業模式,不利於養老企業連鎖化經營、標准化管理,最終導致各方參與意願降低,養老生態體系建設滯后。
為此,李曉鵬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加快頂層制度設計,建議堅持社會性為主、商業型為輔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遵循自上而下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規律,推廣全國統一的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將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納入《社會保險法》,從法律層面明確制度的地位﹔統一制定各項標准與細則,改變試點制度碎片化、隨意化的現狀﹔明確牽頭部門,統籌金融、醫療、民政與社保基金等各方力量,建立組織協調機制。”他說。
二是建立多元籌資渠道,建議在社會保障框架下,制定獨立的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籌資渠道。綜合挖掘各級財政補貼、單位繳費、個人繳費、社會捐助、慈善捐助、福彩資助等多元化籌資渠道。針對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制定個人稅收遞延政策,加大個人繳費優惠力度,保証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資金來源穩定。
三是重點培育配套市場體系,建議以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引導,通過政策傾斜引導更多資源投入養老事業。鼓勵保險公司經辦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引導其向社會提供多樣化的商業護理險產品,逐步建立多層次護理保險體系。支持大型“保險+養老+醫療”綜合體企業的發展,發揮規模經濟、范圍經濟效應,有效降低養老成本,促進養老護理配套市場體系健康發展。
四是加大人才培養與科技投入,建議大力培養相關專業人員,為制度執行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引導護理服務機構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鼓勵通過科技手段輔助提升老年人自理能力。以線上智能評估、智能規劃等科技手段,提高制度運行的效率。
五是協調資源聯動形成合力,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涉及養老問題的全鏈條、全過程,未來推進中,建議做好各項資源的協調聯動。“政府方面,要強化民政、衛生健康、社保、金融管理部門間的聯動﹔市場方面,鼓勵養老機構、保險公司整合資源,加強協作。”李曉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