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險企豐收“圖景”

◎ 記者 唐燁 羅葛妹
2020年05月11日09:02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圖虫創意 圖

2019年保險全業交出了一份良好的成績單:原保險保費收入42645億元,同比上漲12.17%,較2018年同期增長了8個百分點﹔保費收入與投資收益的雙向作用,行業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突破3000億元,達3130億元﹔險資超過18萬億元,資金運用收益超過8000億元,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接近5%。

聚焦到不同賽道、關注度較高的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專業健康險公司、銀行系保險公司、相互保險社,這些不同派系的險企又表現如何?

互聯網險企摩拳擦掌

受新冠疫情影響,特殊時期,消費者傾向於“非接觸式”咨詢和購買保險,給線上渠道獲得新客戶創造了有利條件,互聯網保險的呼聲突高。

從2019年業績來看,互聯網險企業績大幅改善。四大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泰康在線、安心財險和易安保險保費總收入達235.56億元,同比增長38.26%。

從保費收入來看,眾安在線繼續保持保費規模收入第一,2019年,眾安在線實現保費收入146.35億元,同比增長30.4%﹔泰康在線2019年保費收入51.3億元,同比增長73.7%﹔安心財險2019年保費收入27.21億元,同比增長77.7%﹔易安財險2019年保費收入約10.5億元,同比減少18.16%。

盈利能力也有大幅改善,眾安承保虧損的大幅收窄,來自於業務結構的優化和經營效率的提升,據年報顯示,2019年,受益於A股市場的良好表現,眾安總投資收益達到9.3%,實現了18.155億元投資收益﹔易安財險2019年淨利潤約298.16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安心財險2019年淨利潤-0.97億元,1.46億元投資收益,最終在去年減虧78%。

不過,泰康在線2019年全年虧損4.84億元,同比增加35.96%。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加快了保險線上化進程,疫情過后,互聯網保險或迎來一波大爆發,科技帶來的作用不容小覷。泰康在線年報顯示,2019年,泰康在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同比增長了51%,在年度固定費用中佔首位,科技輸出方面,當期實現收入1.2億元。受益於科技應用以及平台高速發展帶來的規模效應,泰康在線經營成本數據大幅優化,實現毛利潤率轉正。其中綜合費用率從2018年的77.99%下降到64.01%﹔綜合成本率較2018年底的135.4%優化13.64%,達到121.66%。

一份眾安保險電話會議紀要顯示,自1月20日以來,其尊享系列產品的日均保費增速基本都在高兩位數增長,甚至有時達到100%以上,相較於疫情前增幅較大。

華創証券分析師認為,在傳統渠道受阻的情況下,互聯網渠道贏得彎道機會,互聯網渠道剛好可以彌補傳統渠道獲客和成本問題,短期保險和互聯網的融合已形成較好的運營模式,百萬醫療險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傳統長期壽險與互聯網的融合還在初期,需加以時日。

相互險企保費收入28億元

2016年6月,原保監會批准信美相互相互保險社、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和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籌建,3家險企2019年保費收入約28.47億元。

2019年,眾惠相互累計實現保費收入7.41億元,業務規模同比增長92.98%,業務增量3.57億元。健康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91億元,佔比52.77%,規模同比增長414.60%﹔意外險實現保費收入2.64億元,佔比35.68%,規模同比增長8.93%,信用保証保險實現保費收入8553.11萬元,佔比11.54%,規模同比增長31.12%。

信美相互年報顯示,2019年保險實現保費收入20.11億元,同比增長273%,主要源於年金險保費快速增長。

截至2019年末,信美相互保險資產總額44.4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6%﹔2019年,信美相互保險總投資收益率6.11%,實現總投資收益1.06億元。受益於投資端的良好表現,2019年信美相互保險虧損幅度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約淨虧損0.358億元。

截至2019年,眾惠相互共有997108名會員,同比增長1038.47%﹔信美相互會員人數達到46908人,較上年末增長32%。

匯友財產相互保險社發布2019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其保險業務收入為9472.64萬元,淨虧損648.72萬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53.58%。

需要區分的是,網絡互助平台與相互保險組織具有本質區別,網絡互助平台不是保險公司,沒有提取保險金、滿足償付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規定。

相互保險是指具有同質風險保障需求的單位或個人,通過訂立合同成為會員,並繳納保費形成互助基金,由該基金對合同約定的事故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健康險公司優勢難顯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今,已有8家健康保險公司擬發起設立,它們分別是誠志健康保險公司、泰山健康保險公司、華大健康保險公司、愛爾健康保險公司、長壽健康保險公司、阿裡健康保險公司、陽光融合健康保險公司和康美健康保險公司。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時間裡,健康險以35%的復合增長率一路狂奔。截至2019年末,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達7066億元。

健康險雖火熱,卻難掩專業健康險公司的艱難與尷尬。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年報數據發現,2019年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淨利潤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僅新成立三年內的復星聯合健康和瑞華健康兩家公司仍虧損,其余四家公司均盈利,尤其是昆侖健康和太保安聯健康兩家公司,在去年成功扭虧為盈。

但我們同時看到,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不含和諧健康)去年保費收入僅416.51億元,佔去年全年健康險總保費收入不到6%。這也意味著,健康險產品的銷售,仍主要依賴於壽險公司和財險公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造成上述尷尬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目前健康險仍以重疾險為主,某種程度具有壽險屬性,這也是長期健康險在人身險公司中佔比更高的原因所在。

二是由於當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並不完善,專業健康險公司試圖去做健康管理,去做保險和醫療之間的整合,但由於醫療端的發展環境並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健康管理還是以概念居多,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仍遇到很大阻力,這也使得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專業性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對於專業健康險公司來說,關鍵在於如何提升自身的專業性,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在健康管理領域獲得核心競爭力。”朱俊生建議,對於體量不大的保險公司,尤其是專業健康險公司,可以和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

曾經被看好想健康險領域,多家上市公司卻公告退出發起設立健康保險公司。4月30日,拓維信息公告稱,決定退出發起設立愛爾健康保險。一個月前,發起設立該健康保險公司的另一股東萊美藥業,也宣告棄權。

此前,誠志健康保險也曾遭遇這樣的尷尬,原發起股東海澱科技於2018年底宣布退出投資。

銀行系險企淨賺60億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中郵人壽、工銀安盛、建信人壽、農銀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交銀康聯人壽、中荷人壽、中銀三星人壽9家銀行系險企去年合計淨利潤為58.3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67.8%。

根據年報,2019年上述9家銀行系險企全部實現盈利,其中中郵人壽最能掙,去年實現淨利潤16.8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增224%﹔招商信諾人壽實現淨利潤13.79億元,同比增長32.1%﹔工銀安盛實現淨利潤9.83億元,同比增長40.8%。

建信人壽、農銀人壽、光大永明人壽、交銀康聯人壽、中荷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去年分別實現淨利潤7.57億元、3.32億元、0.83億元、4.69億元、0.92億元、0.55億元。

從保費收入來看,上述9家險企2019年共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274.84億元,同比增長29.8%。排名依次為,中郵人壽(675.41億元)、工銀安盛(542.1億元)、建信人壽(297.42億元)、農銀人壽(232.29億元)、招商信諾人壽(180.04億元)、光大永明人壽(117.38億元)、交銀康聯人壽(122.81億元)、中荷人壽(54.34億元)、中銀三星(53.05億元)。

同樣,上述9家險企去年保費增速均實現了正增長,其中工銀安盛、交銀康聯人壽和中銀三星人壽三家險企增速均最快,分別為61%、53.2%、85.1%。

2016年,在監管對中短存續期業務嚴厲打壓下,銀行系險企便試圖將經營重點集中在營銷模式轉型與客戶經營能力提升兩大領域,通過全面融入母行戰略、大力提升自主銷售能力等手段,開發銀行客戶需求並促進高價值保障型產品銷售。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中郵人壽期繳保費收入328.78億元,同比增長62.2%,佔去年全年保費收入近5成﹔農銀人壽期繳保費收入139.52億元,同比增長58.9%,佔去年全年保費收入6成﹔交銀康聯人壽期繳保費收入60.89億元,同比增長35.6%,佔去年全年保費收入近5成﹔中荷人壽去年期繳保費收入34.42億元,同比增長15.9%,佔去年全年保費收入超6成。

收入結構不斷優化

此外,逐漸降低對母行依賴程度,探索個險等非銀行渠道,已成為多家銀行系險企的選擇。

從已披露的2019年四季度關聯交易情況來看,各銀行系險企通過母行代銷保費較2018年普遍下降,銀行系險企對母行的保費依賴程度較去年略有降低。

關聯交易報告顯示,中郵人壽2019年的保險業務類關聯交易總額僅23.12億元,而在2018年,該項關聯交易金額達574億元﹔建信人壽2019年與建設銀行等關聯公司在保險業務類上的交易金額為320.75億元,2018年該項關聯交易金額約440.78億元﹔交銀康聯人壽2019難與交通銀行發生保險業務交易金額為96.23億元,2018年該公司通過交通銀行(包括信用卡中心)代理銷售保費共113.53億元。

不過,農銀人壽的關聯交易金額則有微增趨勢。該公司2019年委托農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共計77.58億元(含櫃面、網銷和自助終端等新渠道保費),2018年同期代理銷售費用為74.3億元。

探索個險方面,中荷人壽已初有成果。記者發現,中荷人壽2019年年度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居前3位的保險產品中,其主要銷售渠道均來自個險,年度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居首的投連險產品也均為自個險和經代渠道。

近兩年來,在“保險+科技”戰略引領下,保險業加大科技賦能,致力為廣大受眾提供更為有效的保險保障和更為專業的保險服務。

根據中保協披露的“2019年度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2019年62家人身險公司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857.7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55.7%。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規模保費收入排名前列的公司中,“銀行系”居多,網銷規模保費佔比也普遍較高。規模保費位列前十名的公司,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624.8億元,佔互聯網人身保險總規模保費的87.5%,行業集中程度較高,銀行系險企就佔有四席,分別是中郵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建信人壽和農銀人壽。

受訪的多名業內人士還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出,“銀行系”依托其母行龐大的客戶資源及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線上平台,使得其在開展互聯網業務方面有著天然優勢,銀保渠道仍大有發展空間。

(責編:史雅喬、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