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演員池子賬戶“流水”外泄  中信銀行緊急致歉

◎ 見習記者 曹韻儀
2020年05月11日09:02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圖虫創意 圖

“大家好我是池子”,來自脫口秀演員王越池(藝名“池子”)熟悉的開場白,但這次帶來的並不是歡樂的段子,而是通過微博上演了一場現實版“手撕大戲”:他不僅直指“老東家”笑果文化拖欠其很多應付的演藝報酬,更是怒斥中信銀行侵犯個人隱私向笑果文化提供其銀行流水等資料。

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發布致歉信,向池子道歉。信中稱,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並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

最新消息顯示,目前上海銀保監局已正式介入調查此事。

個人流水遭銀行泄露

事件起源於5月6日池子發布的微博,由於與笑果文化在演藝報酬和解約問題上有分歧,雙方提出仲裁。但在笑果文化寄給池子的案件材料裡面,竟有池子在中信銀行的個人賬戶交易明細。

但是,在沒有池子身份証,也沒有銀行卡或司法機關調查令的情況下,笑果文化作為一個第三方是如何拿到池子近兩年的流水的呢?

對此,池子致電中信銀行方面詢問,“中信銀行說這是配合大客戶的要求”。池子稱,其已經向公安局報案,同時也向銀保監會等政府監督機關投訴。

隨后笑果文化在微博發布聲明,回復與池子的經濟糾紛,稱依據相關流程採取了財產保全、提起仲裁、証據收集等法律行動。

上海趙洪升律師事務所主任趙洪升對《國際金融報》表示,中信銀行的行為屬於侵犯公民信息。“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趙洪升告訴記者,情節嚴重與否具體看銀行流水拉的信息條數,要是超過五十條就構成較為嚴重。“國家一直對信息和數據安全這塊很重視,現在對這方面加大了刑事打擊,比較嚴厲”。

而根據池子的微博發文,中信銀行打印了近兩年的賬戶流水明細。池子的律師函中還提到,笑果文化利用非法獲取的財產線索,騙取仲裁中心及法院批准實施司法查封,導致池子的銀行賬戶被凍結,正常生活因此失去經濟來源並因此受到嚴重困擾。

涉事支行行長被撤職

作為一個有近500萬粉絲的大V,此事立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並上了新浪熱搜。

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緊急發布致歉聲明,向池子道歉。

“經我行核實,近期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系開戶支行,要求查詢其為員工王越池先生支付勞務工資記錄時,我行員工未嚴格按規定辦理,提供了王先生的收款記錄。對此,我們向王先生鄭重道歉!”中信銀行稱,在客戶信息保護方面,我行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及流程,但個別員工未嚴格按照制度操作,反映出我行個別機構在制度執行上不到位。

中信銀行表示,已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

在中信銀行的致歉信下有近6萬條評論,大部分網友認為中信銀行的道歉不夠坦誠,避重就輕,並且對客戶的利益損失是道歉挽回不了的。

“道個歉就完了?被玩文字游戲了,什麼叫‘未嚴格按照規定’?那叫違法。什麼叫‘提供了收款記錄’,那叫違法泄露信息!”有網友在評論區留言質問。

保護客戶信息是銀行的生命線,而中信銀行此次恰好踩在了雷點上。池子稱,以后是不會用中信銀行的任何服務了,希望給大家明鳴警鐘。

網友也表示,難道大客戶才是客戶,小客戶的利益就可以受損?這樣如何讓客戶放心選擇中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二十九條,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對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有權拒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查詢、凍結、扣劃,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北京市富華邦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史學軍表示,為客戶保密,既是商業習慣,更是法律的嚴格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是一種犯罪,銀行工作人員犯罪更不能姑息。銀行工作人員依法從重處罰。如果是行長要求工作人員提供的,更應追責。

“如果不追責,誰還會相信中信銀行?銀行泄露信息,致使許多高淨值存款人都日夜不安。中信銀行的道歉,社會不能接受。犯罪行為不是道歉,就可以不追究的。”史學軍稱。

個人信息安全屢次暴雷

此次銀行賬單流水明細未經授權被流出的事件,又一次把金融信息安全的問題推到了聚光燈下。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的銀行賬戶信息安全誰來守護?

事實上,類似的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屢有發生。4月17日,根據文書網公布的刑事判決書,北京銀行上海分行張江支行的員工在任職期間利用銀行系統,收取費用違規查詢發送公民個人征信信息共830余條。

更早的3月底,建行余姚城建支行原行長沈某某,將1111條非法獲取的余姚市東城名苑業主的財產信息,和127條該行受理的貸款客戶財產信息提供給別人,用於招攬業務,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6000元。

4月更有外網流傳消息,國內多家金融機構的數百萬條客戶數據資料在暗網被標價兜售,引起一片恐慌,隨后被証實為假消息。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直言,金融機構販賣泄漏用戶信息的情況其實一直都有,但好在近些年關於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的立法和力度上都逐漸重視起來,相信以后監管會越來越嚴格。

在監管方面,近年來,銀保監會已印發一系列監管政策文件,要求銀行保險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客戶隱私保護,對客戶信息嚴格實行從採集到存儲、銷毀等全流程的制度化管理。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銀保監會高度重視銀行保險機構網絡安全工作,尤其把客戶信息保護作為重中之重。”

銀保監會還建立了網絡安全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監管評級等長效工作機制,把銀行保險業客戶信息保護工作納入了日常信息科技風險監管中。同時,還不定期組織開展客戶信息保護專項行動,銀行業、保險業網絡安全的專項治理,指導監督銀行保險機構加強網絡安全風險排查整改。

(責編:史雅喬、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