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疫情不會改變經常賬戶運行基本平衡格局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 (記者 杜燕飛)今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情況。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在會上表示,疫情不會成為影響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走勢的中長期因素。
王春英表示,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走勢受到了疫情的階段性影響,但是一季度仍保持在基本平衡的區間內。
根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出口下降13%,進口下降3%,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在收窄。從服務貿易角度來看,根據外匯局統計,1-2月份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收窄了25%,主要是旅行項下的支出大幅度回落。初步統計,3月份旅行支出也是維持在低位。
“要分析經常賬戶走勢,重點就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收窄和服務貿易逆差收窄是同步進行。因此,經常賬戶大概率還是會保持基本穩定,維持在合理區間。”王春英說。
她認為,疫情不會成為影響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走勢的中長期因素。疫情的發展和變化有自身規律,隨著科學家、醫藥學家對新冠病毒認識、藥物研發、防控經驗積累和防控方法的豐富,疫情會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經貿活動會逐步恢復,緩解外需困境。
從國內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政策都在積極推進。根據工信部統計,截至4月中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超過99%,人員平均復崗率達到94%。企業復工復產水平快速提升,一方面保障國內市場供給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對外需提供供給保障。
王春英說,決定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走勢的根本要素是國內經濟結構等深層次和長期性因素,這些是不會輕易發生改變的。 我國制造業規模大,產業門類齊全,承壓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強。這些年,我國一直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鏈水平不斷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有所提高。近年來國內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投資更加注重效率,儲蓄率雖然近幾年有所下降,但從全球來看,還是處在比較高的水平。
“目前階段,中國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運行在基本平衡的水平,受一些短期或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小幅逆差或者小幅順差,但都不改變其基本平衡的格局。”她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