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聚焦上市公司年報系列(二)

六大國有銀行:收入結構持續改善 新基建等領域成發力重點

2020年04月15日13:49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羅知之)截至目前,六家A股上市的國有大行年報披露收官。整體來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以及新加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隊伍的郵儲銀行展現出強勁的展業能力。2019年,六大行淨利潤合計約為1.12萬億元,平均日均30.59億元。

圍繞盈利能力、風控水平、支持實體經濟、機構轉型方向,人民網金融頻道為您梳理六大行展業現狀,2019年有哪些亮點,2020年如何發力?

盈利能力哪家強?

數據來源:2019年年報 制表:羅知之

一直以來,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都備受關注。

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工商銀行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3122.24億元,同比增長4.89%﹔建設銀行緊隨其后,實現歸母淨利潤2667.33億元,同比增長4.74%﹔農業銀行淨利潤2120.98億元,同比增長4.6%﹔中行淨利潤1874.05億元,排在第四位﹔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分別實現淨利潤772.81億元和609.33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4.96%和16.48%。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實現A股上市的郵儲銀行雖然2019年實現淨利潤最少,但歸屬於銀行股東的淨利潤增速為16.48%,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對此,郵儲銀行表示,得益於“新零售”轉型的突破和成效,經營業績邁上新台階。零售業務已成為郵儲銀行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截至2019年末,個人客戶數達6.05億戶,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超過1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8000余億元。

資產規模方面,記者梳理發現,六大行2019年的資產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長。

其中,截至2019年年末,工商銀行資產規模突破30萬億元大關,達30.11萬億元,比2018年年末增長8.7%。建設銀行居第二位,資產規模25.44萬億元,增長9.53%。此外,農行資產規模增速最高,達10%,這也是國有大行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銀行。

在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實現增長的同時,2019年資產質量也呈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

資產質量是銀行盈利能力的關鍵影響因素。2019年,六大行不良貸款率均維持在1.5%以下。其中,工商銀行不良率1.43%,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不良率為1.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交通銀行不良率在國有大行中最高,達1.47%,郵儲銀行不良率則與2018年年末維持不變,在國有大行中最低,為0.86%。

2019年財報,呈現哪些亮點?

收入結構持續改善——

記者梳理發現,六大行年報中“中間業務”一詞高頻出現。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化,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高非利息收入成為銀行的重要選擇。

年報顯示,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幅分別為11.58%、11.2%、18.73%。其中,建行上升7.13個百分點,郵儲銀行上升5.05個百分點,農行上升4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針對上市銀行年報說,無論是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還是中小銀行,都比較看重中間業務的增長,這有助於節約銀行資本,優化收入結構。中間業務佔比提高是銀行業務以及收入結構優化的重要標志。

普惠金融全面推進——

2019年,六大行升級普惠金融綜合服務,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利性。

工商銀行行長谷澍表示,推動普惠金融提質增效,普惠貸款較年初增長超過50%,是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5倍。截至2019年年末,工商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715.21億元,比去年年初增加1614.07億元,增長52.0%。

此外,建設銀行普惠貸款余額接近萬億元,客戶數超過130萬戶。農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58.2%,普惠型小微法人有貸戶增長254%。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結余戶數151.6萬戶,貸款余額 6531.85 億元。

科技賦能不斷加強——

近年來,銀行紛紛布局金融科技,並投入真金白銀加大金融科技團隊建設。

從金融科技的投入規模來看,建設銀行投入最多,為176.3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 2.5%﹔郵儲信息科技投入81.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2.96%﹔中國銀行信息科技投入116.54億元,同比增長 15.15%。

華泰証券研報指出,上市銀行集體展示金融科技,科技投入持續提升,重視金融科技成為行業共識。未來幾年將成為金融科技投入高峰期,可能一定程度增加業務及管理費,預計2020年成本收入比基本持平。長期來看,科技投入產生的能力提升效益有望逐漸呈現。

2020年,六大行如何發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為中國及全球宏觀經濟來的不確定性將使銀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或將放緩,資產質量也將受到沖擊。

疫情發生后,各類金融機構通過積極舉措服務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精准對接有效需求,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強化了風險意識,控制好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

在近期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從銀保監會的監測來看,資本充足率達到14.6%,今年還會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在銀行資本補充方面,今年還會繼續拓寬渠道,加大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這些計劃按步就班,有力推動,不會有大的問題。“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還有從銀行機構整體表現來看,我們的銀行業是很穩健的。”

一手防控風險,一手提質發展。記者梳理六大行財報發現,加強科技賦能,加大對新基建等領域支持力度,加快數字化轉型等,正成為六大行的發力方向。

“疫情發生后,工行加大了對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隨著我國經濟逐步步入正軌,工行將把握好信貸投放的總量、結構和節奏,進一步提升資金配置與實體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加大新型基礎設施融資支持,服務好重大項目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工商銀行副行長王景武在業績發布會上這樣表示。

對於今年貸款的主要投向,建設銀行表示,預計今年國內的貸款投向結構會有很大的轉變,主要將投入到醫療衛生健康、新基建、傳統基建三個方面。

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稱,下一步的貸款投向將加大對交通、能源、共同服務、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重大項目重點領域的投放﹔加大先進制造業和轉型升級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春耕春播、鄉村振興等城鄉領域的金融服務等。

對於未來的經營模式,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強調,隨著加速到來的“無接觸商業”模式,郵儲銀行將加快建立線上線下融合、金融與非金融交互的生態圈。廣泛鏈接高頻消費場景,與頭部互聯網企業緊密對接,在用戶導流、產品創新、優化客戶旅程、提升客戶體驗等方面深化合作。

(責編:羅知之、李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